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莫林虎:北京建设彰显文化自信与多元包容魅力的世界文化名城(3)

四、依托三条文化带构建历史文脉和生态环境交融的整体空间结构

大运河、长城、西山永定河三条文化带承载了北京“山水相依、刚柔并济”的自然文化资源和城市发展记忆,是北京文化脉络乃至中华文明的精华所在,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度交融的空间载体和文化纽带。要统筹推进三条文化带保护发展,构建历史文化遗产连片、成线的整体保护格局,守住北京千年古都的“城市之魂”,强化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城市特色。

(一)传承千年运河,滋养流动的精神家园

第一,构建“一河两道三区”发展格局。“一河两道三区”中,“一河”是大运河,“两道”是全线滨河绿道及重点游船通航河道,“三区”是大运河文化展示区、大运河生态景观区和疏解整治提升区。

第二,系统开展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指出,完善大运河沿线文化遗产保护清单,系统开展大运河历史文化遗址遗迹保护工作。

第三,营造蓝绿交织生态文化景观。什么是蓝绿交织?最直观的是,从航拍来看,大运河通州段两岸,绿色的树木与蓝色的河水交织。

第四,打造文化旅游魅力走廊。《规划》指出,做好“三庙一塔”周边风貌管控,优化提升旅游配套设施和服务品质,积极创建集休闲、度假、体验于一体的北京(通州)大运河国家5A景区。“三庙一塔”景区是国内唯一的三教合一建筑群,也称“三教庙”,指的是:儒家学府文庙、佛教佑胜教寺、道教紫清宫和燃灯佛舍利塔。据考,燃灯佛舍利塔始建于北周,而紫清宫建于明代中期,三教和谐共存了400余年。

第五,编织协同发展文化纽带。《规划》指出,加大与天津、河北的工作对接力度,共同加强大运河京津冀段遗产保护,加快梳理大运河历史文脉。

(二)守护万里长城,传承中国精神

第一,弘扬长城精神。长城精神是指中华民族团结统一、众志成城、坚韧不屈、自强不息、守望和平、开放包容的伟大精神。

第二,构建“一线五片多点”空间结构。“一线五片多点”中, “一线”就是以长城墙体遗存线为保护主体,“五片”就是打造沿河城组团、居庸路组团、黄花路组团、古北口路组团和马兰路组团等五个文化精华展示核心组团,“多点”就是对长城沿线卫城、所城等指挥中枢及关口、城堡、堡寨延续至今的村镇进行系统保护。

第三,加强长城遗产保护。

第四,打造“生态长城”。加强生态涵养区的保护,开展长城所依附的山川河谷环境生态修复,保障长城文化带的生态环境安全。

(三)融会一山一水,彰显西山永定河文化魅力

第一,构建“四岭三川一区两脉多组团”山水格局。其中,“四岭”就是大力推动北京西山四道山岭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三川”就是保护永定河、大石河、拒马河生态环境;“一区”就是加强三山五园地区整体保护;“两脉”就是结合西山、永定河生态环境,构建由重要文化遗产串联的文化脉、生态脉;“多组团”就是打造一批有历史底蕴、有绿水青山、有乡愁记忆的生态文化组团。

第二,加强三山五园地区整体保护。三山五园,是对北京西北郊、以清代皇家园林为代表的历史文化遗产的统称。三山是指万寿山、香山、玉泉山,五园是指颐和园、静宜园、静明园、畅春园和圆明园。根据《规划》,西部以香山、北京植物园、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八大处公园为基础,建设生态休闲游憩区;中部以颐和园、圆明园为载体,以文化为主导功能,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交流示范区;东部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等院校为载体,以教育和文化为主导功能,建设教育科研文化区。

第三,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要精心保护好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颐和园两处世界文化遗产,推动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做好东胡林人遗址、窦店土城遗址、金陵遗址和潭柘寺、云居寺、南海子等重要文化遗产考古与展示。

第四,修复永定河生态功能。2022年5月12日,永定河865公里河道实现全线通水,并与4月全线贯通的京杭大运河实现世纪交汇。这是永定河自1996年断流以来首次春季全线通水。

第五,加强文化生态旅游功能。

(四)凸显北京历史文化整体价值,塑造城市特色风貌

第一,以关键节点增强城市可识别性。发挥北京拥有七处世界文化遗产的整体优势,彰显历史文化名城的持久魅力。梳理北京70万年人类史、3000多年建城史、860多年建都史的历史脉络,挖掘辽南京、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北京城重要文物遗存遗迹,展现厚重历史,突出文化传承,传递古都韵味。鲜明生动地呈现新中国首都建设的重要印记,推动以新首钢为代表的城市老工业基地转型与复兴,强化工业遗存再利用,融入现代元素,重现发展活力。打造以“三城一区”(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代表的北京经济发展新高地,建设智慧、生态、宜居的产城融合示范区,为首都发展培育新动能。

第二,突出两轴骨架作用。两轴,一个是纵向的中轴线,以文化功能为主,是体现大国首都文化自信的代表地区。传统中轴线注重保护与有机更新相衔接,完善空间秩序,全面烘托中轴线作为城市骨架的统领作用,充分展示传统文化精髓。中轴线北延线着重强化奥林匹克中心区国际交往、国家体育文化功能,提升国际影响力。中轴线南延线以中轴-南苑、大红门区域为核心,推进功能优化和资源整合,将南五环区域打造成国家文化、国际交往功能区,建设城市南部国际交往新门户。

另一个是横向的长安街,以国家行政、文化、国际交往功能为主,体现庄严、沉稳、厚重、大气的形象气质。重点塑造长安街国家礼仪形象,体现长安街秩序性与人民性,重点管控沿线建筑形态与公共空间,保持严整有序的建筑界面与连续开放的公共空间,展现宏伟庄重的大国首都形象与礼仪姿态。以天安门广场、中南海地区为重点,优化中央政务环境,高水平保障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工作和重大国事外交活动举办。以北京商务中心区、使馆区为重点,提升文化、国际交往功能。建设延伸至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景观大道,提升城市东部地区综合功能和环境品质。

第三,打造城市整体文化景观格局。重点建设老城文化景观区域(老城)、三山五园文化景观区域(三山五园地区)、长城文化景观区域(长城北京段)、大运河文化景观区域(中国大运河北京段)、京西文化景观区域(京西古道)、燕山文化景观区域(明十三陵、银山塔林、汤泉行宫等)、房山文化景观区域(房山文化线路)、南苑文化景观区域(南苑及南中轴森林公园地区)、国际文化景观区域(北京商务中心区及三里屯地区)、创意文化景观区域(望京、酒仙桥及定福庄地区)等十片重点景观区域。

第四,构建非遗保护传承“北京样本”。

责任编辑:赵苇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