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十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

【非凡十年】十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空前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推动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人心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准确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立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科学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宝贵经验,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思想遵循。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十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重要的原创性贡献。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领航美丽中国建设。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所蕴涵的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科学论断深入人心。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相继写入党章、宪法,成为全党全国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论、方法论和实践论,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有力推动和促进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生态环境治理从法律、体制、组织、作风上全面发力,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寻求新的治理之道,强调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在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同时,创造了令人瞩目的生态文明奇迹。

美丽中国建设成效显著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从2012年到2021年,全国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由68.5%降至56.0%,清洁能源消费量占比提升了11个百分点,达到25.5%;坚决遏制高能耗、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约26.2%;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由61.7%提高到84.9%;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7.5%;全国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4.02%,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连续10年保持“双增长”;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扎实推进,全国荒漠化、沙化、石漠化土地面积持续缩减,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约占陆域国土面积的25%以上,一些濒危物种种群数量稳中有升。与此同时,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目标。

绿色发展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成为常态。十年来,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特别是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倒逼生产方式和发展方式转型,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绿色产业体系、生产体系。从2012年至2021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45.5%增长到53.3%,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9.4%提升到15.1%,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壮大并逐步成为支柱产业。

在推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之上,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统筹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推进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大力开发绿色能源,调整优化能源结构;等等。同时,也更加注重14亿人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向,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成功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全世界提供了一个成功范例。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

十年来,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鲜明特色,就是注重发挥制度管根本、管长远的作用,形成了全面化、结构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制度体系。创新性地形成了坚持党对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全面领导、坚持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社会主义性质、坚持制度建设的人民至上根本立场、坚持全面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方略、坚持全面依法治理生态环境的基本手段、坚持运用六大思维方法作为方法论体系等一系列制度成果。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相继出台,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有偿使用、“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河湖长制、林长制、天然林草原湿地保护修复、生态保护补偿、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等一系列法规制度。从顶层设计上完善党领导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大环保”工作格局,不断提升生态文明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速形成。

持续完善生态环境法律法规。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宪法修正案,将生态文明写入宪法,制定了7部法律,修改了17部法律,覆盖各类环境要素的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建立。由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空间规划体系、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环境治理体系、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等八方面的制度、数十项改革任务和成果,构成了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生态文明治理体系。

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

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国际话语和全球语境中,既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作出了中国贡献,也开辟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道路,推动和促进人类文明新形态发展和完善。

中国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始终以大国思维、全球视野、国际眼光深度参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坚定践行多边主义,努力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从联合国巴黎气候大会提出《巴黎协定》四点建议,到率先发布《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从“一带一路”到“绿色一带一路”;从开展南南合作到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环境治理水平;从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提出“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到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宣布“双碳”目标,再到气候领导人峰会上倡导“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从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强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完善全球环境治理,到《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阐述地球生命共同体理念,再到绿色北京冬奥会,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行动和成效有目共睹。

目前,我国已批准实施30多项与生态环境有关的多边公约或议定书,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充分体现了负责任大国担当,在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全球生态环境挑战中的引领作用日益凸显,在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化生态环境保护国际交流合作,认真履行国际公约,坚定不移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全球环境治理贡献举世瞩目。

总之,十年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基本形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大理念深入人心,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成效明显,神州大地绿起来、美起来了,生态文明建设交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答卷。

 作者单位: 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群:1053867568。

责任编辑:于川校对:王静静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