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喜迎二十大】刘东超: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成就和经验(6)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取得巨大进展

2022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老专家回信。他在回信中说,“希望同志们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定文化自信,深化学术研究,创新展览展示,推动文物活化利用,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为发展文博事业、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断作出新贡献。”在这封信里,习近平总书记表达了这样的思想:第一,我们要保护好、传承好中华文明的优秀成果;第二,我们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文物活化利用,要在新的时代条件之下,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我们要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引领下,辩证处理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问题。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此类相关的政策文件已经出台了很多,在此不一一赘述。

在考古工作方面,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取得重大成果。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从2004年正式启动,经过十几年的努力,追问“何以中国”,重思“何谓文明”,取得重大成果。关于人类社会进入文明的标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项目组提出了不同过去的新的标准,按此标准,在距今5000年前,以良渚文明为代表,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一些地方率先进入文明阶段,建立国家。良渚文明以发达的稻作农业、大量而精美的玉器、精制的制陶技术、成句子的陶器符号文字资料,以及由墓葬和大型土建工程所反映出的不平等和社会分层等现象,充分向世人展示了其文明程度。三星堆遗址、海昏侯墓等考古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建设取得新进展。

在博物馆建设方面,我国多部委联合出台《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民间收藏文物管理 促进文物市场有序发展的意见》。改革开放以后,兴起民间收藏文物大潮,直至今天,依然存在众多文物收藏爱好者。针对文物市场上的各种行为,确有必要树立规范和准则。

这些年,我们在博物馆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多成就。2021年5月11日,中国国家文物局与阿富汗信息与文化部、巴基斯坦国家遗产和文化署分别签署《关于协同开展“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的联合声明》。这是亚洲国家首次签署“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双边合作文件。2021年5月17日,国际博物馆协会藏品保护委员会第19届大会在京开幕。本次大会是我国在藏品保护领域国际大会上入选学术成果最多的一次。近代以来,大量文物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甚至是在当时看来也不合法的方式流出。今天,随着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文物追索返还工作取得明显进展。截至2021年底,1800余件(套)流失文物回归祖国。2021年7月25日,在福州举行的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56项文化遗产。泉州以22个遗产点反映了宋元时期独特而杰出的港口城市空间结构,涵盖了社会结构、行政制度、交通、生产和商贸诸多重要文化元素。2019年7月6日,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被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从2011年到2021年的统计数据上看,无论是全国文物机构还是从业人员的数量,都处于上涨趋势。从接待观众人次看,2019年达到峰值,后受疫情影响数值下降。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我国取得了大量成就。2011年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自2011年6月1日起施行。与此配合,中央层面出台了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规定。2022年1月,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出台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金管理办法》开始施行。2021年5月,文旅部发布《“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另外,我们要对非遗传承人进行有效培训。虽然他们在技艺领域具有绝对优势,但非遗工作是系统性工作,面临来自多方面的挑战,所以要对传承人进行多个维度的培训。截至2021年末,全国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557项,共有在世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433名。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名册)项目42个,位居世界第一。全国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2431个,从业人员16554人。全年全国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举办演出59716场,比上年增长6.4%;举办民俗活动13116次,增长7.7%;举办展览18107场,增长12.0%。

责任编辑:范璧萱校对:王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