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报告 > 专辑 > 文化

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发掘及北京农业文化遗产

报告人:顾军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文博系主任、教授
简 介:随着大机械化生产以及转基因、杂交技术等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普及,当代农业的亩产量已经有了相当大的提升。那么,为什么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联合国粮农组织要提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何在?北京又具有那些农业文化遗产?本期报告,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文博系主任顾军教授从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要素、价值以及北京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等方面,带我们认识农业文化遗产的发掘价值与意义。
总播放:3193
发布时间:2022-11-29 15:31
  • 农业文化遗产,从狭义上看,是人类在历史时期创造并延续至今,人与自然协调且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包括各种农耕技术、农耕制度、农耕信仰以及农业品种、农业生产设施等要素在内的传统农业生产系统。其价值主要体现在:第一,传承农耕文明;第二,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第三,保护生物多样性;第四,提高农作物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第五,提高人们生活品质。[文稿][课件]

  • 作为六朝古都的北京,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因为要不断向宫廷提供特供服务而逐渐形成的一套具有皇家特点的农耕文明,是一笔丰厚的农业文化遗产,值得挖掘。[文稿][课件]

     

    顾-专家

    顾军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历史文博系主任、教授

    点此查看完整报告

    点此查看视频专辑

    点此浏览课件

    一、 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

    (一)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

    农业文化遗产,广义上,是指人类在历史时期农业生产活动中所创造的以物质或非物质形态存在的各种技术与知识集成。狭义上,是指人类在历史时期创造并延续至今,人与自然协调且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包括各种农耕技术、农耕制度、农耕信仰以及农业品种、农业生产设施等要素在内的传统农业生产系统。特指FAO推进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与农业农村部推进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China-NIAHS)。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英文缩写GIAHS,英文全称Globally 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也称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系统。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英文缩写China-NIAHS,英文全称China’s Nationally 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也称中国国家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体系。

    从上述概念来看,关于农业文化遗产,我们要把握住以下几点。

    第一,必须是人类在历史上创造的。也就是说,是历史传承下来的。那么,对此有没有时间规定呢?一般来说,各个国家为了便于申报和管理,对于时间的规定各不相同。比如,我国就规定要有100年以上的历史。而实际上,我国很多农业文化遗产项目都有上千年乃至上万年的历史。

    第二,必须是以活态形式传承至今的。也就是说,不能仅仅是遗址,而且是现今仍在耕种的,比如敖汉旗旱作农业系统。2003年,敖汉旗兴隆沟遗址出土了距今已有8000年历史的粟和黍的籽粒。这一发现,奠定了敖汉旗是全球旱作农业起源地之一的重要地位。至今,敖汉小米仍在当地种植,成为全国知名品牌。

    第三,必须是人与自然相协调、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

    第四,必须是传统农耕技术、农耕制度、农耕信仰以及传统农业品种、农业设施等元素构成的农业生产系统。

    202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共有22个国家的65个系统,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增至18项,数量居世界首位。而且目前,农业农村部已分六批认定了138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包括60多种农牧业物种和各类农业生态类型。也就是说,从主粮种植到林果种植系统、畜牧养殖系统、渔业捕捞系统,涵盖的范围越来越广、种类越来越多。

    (二)农业文化遗产的构成要素

    1.农业遗址

    比如,我们在江西省万年县仙人洞—吊桶环遗址等发现了一万年前的人工栽培稻遗存,由此将世界栽培稻起源推到一万年前,有利印证了中国是世界栽培稻起源地之一。

    2.农业文献

    比如,《齐民要术》《王祯农书》《天工开物》等中国古代关于农业的经典著作。

    3.农业物种

    比如,牲畜有黑猪、小香猪,果树有千年梨树王、千年枣树王、百年板栗树,等等。

    4.农业工具

    比如水车、犁等古代农具,它们能告诉我们祖先是如何耕种的。所以,各地方要保护好这些具有价值的古代农具。

    5.农业技术

    比如,稻鱼/稻鱼鸭共生系统、物质再利用模式等。这些传统农业技术传承至今仍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发掘。红河州村民在猪圈后面修建了一个水池,然后把猪粪排到水池中发酵成有机肥料,再把活水引入水池,这样活水便把肥料冲入梯田。

    6.农业工程

    比如,西川的都江堰、新疆的坎儿井,以及各地田间地头的水渠、水坝等。

    7.农业制度

    在一些古村寨和古村落,为了公平、合理地使用自然资源,当地先民便在生产生活中形成了一些相关制度,并一直延续至今。比如,在红河州阿者科村有个“沟长”,也称“赶沟人”,他负责维系梯田中的水源畅通。

    8.农业民俗

    比如,少数民族的传统节庆活动、传统民歌舞蹈、传统绘画艺术等。这些都是农业生产在他们生活中、艺术上的反映。也就是说,他们的生产方式决定了生活方式。

    9.农业景观

    比如,红河州哈尼族梯田,一年四季景色都非常漂亮。特别是其中心区元阳梯田,当地人在冬季种上红藻,使梯田变为红色。冬季过后,红藻也可作为养料和鸭子、鱼苗的食料,一藻多用。

    10.农业村落

    传统村落是我国农业历史发展的代表性文化遗产,其中包含了大量文化、历史、艺术、民俗等资源,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社会价值。

    农业文化遗产各要素相互关联,形成生态链。比如,贵州省从江县侗乡稻鱼鸭系统。这是在水稻田中以“种一季稻、放一批鱼、养一群鸭”为特色而形成的稻鱼鸭共生、鱼米鸭同收的复合生态农业系统。首先来看水稻。当地普遍种植高山冷水稻,这是一种糯稻,其特点主要有:一是稻秆既高又壮,一般可达一人高;二是生长周期长,通常达到100天以上;三是不怕水淹,耐低温。在水稻生长期间,水深保持在30厘米以上,为鱼鸭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生长空间。其次来看鱼鸭。鱼是健壮的青鲤,鸭是个头较小、活泼好动的小香鸭,这些都是当地世代选育的品种。那么,稻、鱼、鸭如何共生?当地农民在水稻插秧的同时放入鱼苗,等稻秆长高一些、鱼苗长大一些,再放入雏鸭。此后在稻、鱼、鸭共同生长中,鸭子始终吃不到稻穗,也吃不了已经长大的鱼苗,只能吃些田间的杂草和虫子,而它的粪便又成为肥料和鱼的饵料,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生态循环。到水稻成熟时,鱼、鸭也肥美了。这种水稻虽然一年只种一季,产量低了些,但品质好,市场价值高。稻鱼鸭系统不仅给侗族人民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也带来了丰厚的收入。

    另外,稻鱼鸭系统还包括一些非常完善的生产技术,比如,鱼苗的孵化。这是侗乡人千百年来总结的经验技术。侗乡人在稻田旁为稻鱼专门建了一个孵化巢,放上精心挑选的雌鱼和雄鱼,让其交配,待完成受精,就把受精卵连同其附着的水草一并捞到另一个孵化池。这时候,受精卵对孵化池的环境要求很高,水不能过多或过少,还要保持恒温,以及充足的氧气和养分。其他还好说,可怎么才能提供充足的氧气呢?就是要让水活起来,就像在鱼缸中插入氧气泵一样。为此,侗乡人想了一个办法,用剖开的竹竿将山泉水引下来,但不是直接浇在孵化池里,而是浇在孵化池斜上方的木板上,水花四溅,再落到池子里,这样孵化池就有了充足的氧气。再比如,鸭蛋的孵化。侗乡人在塑料袋里装上水,封好放置在一个铁板上,之后用煤油灯把铁板加热。这就像给一个大水床加热,里面的水是流动的,所以水的温度也很均匀,把鸭蛋放在上边孵化,存活率可达98%。但是,这种方法需要定时给鸭蛋翻个,因为挨着水的一面会热一点。以上这些就是侗乡人千百年来总结的一些独特的生产技术。

    此外,侗乡人还形成了与稻鱼鸭系统有关的民俗文化。比如:侗族建筑绘画,其中很多内容展现的都是稻鱼鸭主题;侗族大歌《十二月劳动歌》,以民歌的形式传承农业生产知识;侗族服饰,给侗布刷上鸭蛋清,在表面形成防水保护层;侗族腌鱼,又叫暗鱼,侗乡人的家常美食,经常用来招待客人,要搭配糯米饭来吃。

    由此可见,贵州省从江县侗乡稻鱼鸭系统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农业生态系统,其中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缺一不可。如果其中某个环节出了问题,那么整个生态链也就遭到破坏。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