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问题导向”是奋进新征程的重要法宝

“坚持问题导向”是奋进新征程的重要法宝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鲜明指出,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明确强调,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做到“六个必须坚持”。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从新时代10年来伟大变革的实践,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

坚持问题导向蕴含深厚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基础,是我们党干事创业、砥砺前行的重要遵循,也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在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性变革中,强化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鲜明特色。

——充分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本要求。人们认识世界要从实践出发,改造世界则需要实践,实践是架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之间的桥梁。坚持问题导向就是在掌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认识问题和思考问题,又通过实践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实践基础上思想活动和实践活动相统一的过程,这正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所给予的深刻启示。新时代1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出树立问题意识、保持问题思维的要求,带领我们奋进新时代这10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最根本最深厚的根基在于实践,最强大最直接的动力在于直面和应对各种问题。“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针对全局性问题,“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针对普遍性问题,“五大发展理念”是针对重点性问题,反对“四风”、应对“四大考验”、化解“四种危险”、精准扶贫等重大举措都以问题为导向。可见,坚持问题导向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贯穿于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各方面,为我们掌握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树立了光辉典范。

——充分体现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孕育的科学思维。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四大文明”中只有中华文明绵延不绝,这离不开中国人独特的辩证思维,尤其是其中所蕴含着的问题思维,而忧患意识就是这种问题思维的表现形式之一。像这种忧患意识在中国古代典籍、民间俗语中比比皆是,如“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等。除了这些名言警句中所体现的问题思维以外,在漫长的中国古代社会历史演变过程中,在问题思维指导下“变法革新”的实践也很多,比如商鞅变法、汉武帝改革、王安石变法等。这说明,问题思维以及与之相关的忧患意识在几千年的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已经积淀为一种传统智慧和民族性格,是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有的一种思维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这10年,带领我们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很好地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的忧患意识和进取意识。

——充分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奋斗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道路之所以能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我们党在实践中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坚持问题导向是我们党灵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生动体现,也是我们党带领全体人民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提出“准备吃亏”时列举了17条困难,同时针对这17条困难又列出了八个方面的“一定胜利”,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以问题为导向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改革开放后,面对新环境和新要求,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要把工作的基点放在出现较大的风险上,准备好对策。这样,即使出现了大的风险,天也不会塌下来。”实践证明,党在每一个历史阶段都能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关键就在于始终保持问题意识,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不断开拓事业新局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问题思维,要求党员干部坚持问题导向,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为党的事业开新局,充分继承和发扬了党在百年奋斗征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也进一步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坚持问题导向有着科学的理论来源、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清晰的历史脉络,纵观新时代这10年的实践,它的重要意义在于,一是生成了把握时代形势和明确时代任务的科学思路,二是提供了解决时代问题和推进实践发展的有效方案,三是形成了凝聚思想共识和汇聚民心民力的强大力量。当前,我们正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部环境出现了很多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国内发展面临着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如何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就成了推动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和时代难题。为此,我们要始终注重坚持问题导向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勇于直面问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不断破解时代困境开创发展新局面。实践中,我们要认真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是坚持人民立场。“依靠谁、为了谁”是贯穿治国理政始终的大问题,是坚持问题导向的根本价值取向。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是为了解决民族生存发展、人民生活幸福的问题,人民的利益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坚持问题导向推进治国理政,要始终坚定地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分析和解决问题,切实维护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智慧和力量,紧紧依靠人民群众,问政于民、问计于民。站在人民立场,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问题导向,治国理政才会拥有无穷智慧、拥有“载舟之水”的磅礴力量。

二是坚持中国实践。中国问题,中国人最明白、最懂得。因此,解决中国问题,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为指导,站在中国立场思考、解释和揭示中国问题的内在逻辑、性质、动力;其次,要立足于中国国情,立足于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历史地、辩证地看待中国发展进程中的问题,探索中国问题特殊的、内在的形成和演变规律、解决路径;第三,要学会用世界视野和历史眼光去看问题,把中国问题同世界发展趋势有效衔接起来,避免把问题简单化、片面化、绝对化;最后,要在当前认识的基础上面向未来,对规律性、趋势性、潜在性问题进行准确预判,并上升为规律性认识,找出解决方法,形成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

三是坚持发展取向。坚持问题导向的鲜明意图和目的就是要推动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坚持问题导向、推进治国理政的根本目的就是化解矛盾解决问题,推动党和国家的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因,问题是事物发展的直接动力,但客观矛盾不会自动地推动发展,问题也不会自动地成为推动发展的动力。真正的发展是人们把客观矛盾自觉列为问题,并把解决问题自觉列为目的的实践之中。故推动发展要从问题切入,认真研究现实的基本问题和重大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大逻辑,找到发展的规律,推动治国理政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

四是坚持求真务实。坚持问题导向绝不是口号,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积极主动地运用到现实工作中。坚持这一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坚持承认问题而不能否认问题、发现问题而不能忽视问题、直面问题而不能回避问题、研究问题而不能搁置问题、解决问题而不能放过问题等基本要求。此外,我们还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全面深入调查问题的真相和全貌,准确把握问题的本质和规律,系统研究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及时总结问题的共性和差异,避免出现刻舟求剑、闭门造车、纸上谈兵等情况。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解决问题是推动时代发展的有效手段,只要我们准确把握和领悟坚持问题导向的科学内涵和时代要求, 就能精准识别、科学分析、有效解决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就能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前行,顺利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群:1053867568。

责任编辑:于川校对:王静静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