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教育资源 完善人才培养

均衡教育资源 完善人才培养

市政协委员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言——

均衡教育资源 完善人才培养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被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细细研读报告,来自教育界的市政协委员们深受鼓舞。他们结合实际工作,纷纷为首都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育人要注重全过程全方位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义务教育阶段还有很多发力空间。”市政协委员,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党委书记、校长沈杰说,让教育资源更优质、更均衡就是努力的方向之一。她认为,在这一点上,名校应该发挥更大的引领和辐射作用,通过集团化办学等方式,带领薄弱学校共同发展。此外,办学质量好不好,师资是关键。沈杰建议,要出台更有效的举措,把最优秀的人才吸引到教师岗位上来,通过完善的福利待遇和晋升体系等,让老师们能够安心从教。她表示,在优质均衡的基础上,教育系统还应为拔尖人才的成长创造空间。“比如,在市级层面统筹成立英才学院,鉴别筛选出拔尖人才;再利用假期时间,以量身定制的课程进一步激发出英才们潜在的创造力等。”

市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燕化附属中学语文教师金英华认为,对于老师来说,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要“教好书”“育好人”。为此,老师们要做好教学研究,深刻理解新课标的精神,更新教学理念,让学生学会学习;同时要利用好教学的载体,善于挖掘校园内外的资源为教学所用。作为一名有着20多年经验的班主任,她在育人上也颇有心得。“育人是一个系统化的联动过程,涉及学生在校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在育人时,我们要注重全过程、全方位和全员性。”

为科技强国培养高精尖人才

“高校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动力的结合点,在国家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市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赵忠认为,北京要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高等教育在培养高精尖人才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要把北京的高等教育作为科技强国和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看待。

赵忠说,北京的高校不仅是北京一个城市的高校。身处首都,北京的高等教育要让人民满意、让国家满意,就要以推动科学进步为己任,同时面向国家的重大需求、瞄准关键核心技术开展重大项目研究,为国家和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我们也应该为北京的高校创造条件,让高校吸引来自世界范围内的人才,优化师资力量,同时重视科研人才的培养,为未来的科研队伍培养更多力量。”

他认为,高校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也要与社会的需求对接,促进科教融合和产教融合。赵忠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为例,高校与示范区在学生培养中应该形成良好互动,“高校教师可以积极参与示范区建设,示范区也可以为高校提供实习的机会,与高校师生开展科研合作,促进知识的双向流动。只有这样,未来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更好匹配社会的需求,直接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

职业教育“保质”也要“保量”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同样是重要一环。市政协委员、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院长姚光业表示,人才培养质量好、就业质量高、学生发展空间大,是职业教育让人民满意的几个重要指标。为此,北京的职业教育要契合北京产业发展需求,对于产业急需的人才,要适度扩大招生计划,助力产业稳定健康发展。

“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有高端研发人才,也需要有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术技能人才将技术落地。”姚光业以自己所在院校举例,“我们的专业设置紧密对接北京高精尖产业发展需求,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这样,学生毕业之后可以无缝对接地去企业工作。”

姚光业还建议,在专业设置紧紧围绕北京产业发展方向的基础上,职业院校也可适度增加一些京外招生计划,为北京的产业发展储备更多人才。此外,职业教育的体系也有待加强。目前,北京职业教育院校的“天花板”仅仅是大专层次,而产业发展对人才创新性的要求较高。“作为国家‘双高计划’首批建设院校,我们正在积极推进‘职教本科’建设,在强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外,还将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责任编辑:张弛校对:张慕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