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就是人民”的逻辑思维与实践要求

“江山就是人民”的逻辑思维与实践要求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一个核心内容。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视察南水北调工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等多个重要场合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都反复作过强调和阐述。在党的二十大大会上作报告,习近平总书记又饱含深情、意蕴深远地论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并深刻指出:“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生动体现了我们党对唯物史观的科学认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刻把握。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自觉践行。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具有鲜明的理论品格和严谨的逻辑思维。从理论逻辑上看,它科学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体现的是“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的理论自觉,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秉持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担当,是对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再深化;从历史逻辑上看,它深刻把握了江山由人民共建共享的执政规律,体现的是“人民是党的力量源泉,是党执政最牢固的根基”的历史清醒,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打江山”为的是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政权,“守江山”就是更好地为民执政、建设好巩固好人民政权,为人民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执政担当,是对共产党执政动力的新认识;从实践逻辑上看,它深刻把握了统筹“两个大局”、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时代发展规律,体现的是“人民是党战胜风险挑战的保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的历史眼光,彰显了中国共产党胸怀“国之大者”,在治国理政中化解风险和挑战,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沿着正确轨道稳健前行的历史担当,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新解读。概而言之,“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诠释了“人民”与“江山”的有机统一,体现了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为崇高理想奋斗和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完成党的各项工作和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使我们党对江山与人民关系的认识和把握达到了新高度,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守好人民江山的根本遵循,要求我们必须更加自觉地用于指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实践。

站稳根本立场始终把“为民造福”扛在肩上

人民立场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人民立场最核心的含义,就是“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此为标志,我们昂首阔步迈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更是强国富民的重大民生问题。如期实现这一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全国人民立下的“军令状”,需要全党同志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更加自觉地以时时放心不下的使命感,始终把“为民造福”当作责任扛在肩上。当前,一方面在时间上要自觉与党中央对表,按照“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切实起好步、开好局,确保完成“十四五”目标,赢得关键的头五年的发展;另一方面,工作标准上要自觉地与党中央要求对标,牢牢把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心态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奉献精神,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动员和组织广大群众在党中央引领的康庄大道上团结奋斗、高歌猛进。就经济社会发展而言,一些地方和地区经济指标一时达标并不难,难在长远、贵在持续,这是“全面建成”的要义,也是“造福人民、赢得民心”的关键。

牢记根本目标始终把“人民向往”记在心里

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根基和血脉在人民。党的根本宗旨使然,“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动态的、与时俱进的,这决定了我们服务人民决不能仅满足于现状、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必须关注并善于用群众的新期待经常“检视”我们的工作,始终把“人民向往”记在心里。当前,经过党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接续奋斗,我们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我国的发展站在了更高的历史起点上,极大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人民向住”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更加关注“群众需求”。一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多倾听群众呼声,切实把群众冷暖疾苦挂在心上,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二要多关注民生,真正推出务实举措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三要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想方设法多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始终做到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办人民之所需,用实实在在的成果赢得民心。实践表明:“老百姓在干部心中分量有多重,干部在老百姓心中分量就有多重。”干部心里始终装着群众、时刻为了群众,带着感情走进群众,就能了解群众、打动群众、融入群众、团结群众,党的各项事业就有坚实基础,就能推动发展。

坚持根本标准始终把“让群众笑”作为标准

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遵义考察时曾特别强调:“党中央制定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要是笑,就说明政策好。要是有人哭,我们就要注意,需要改正的就要改正,需要完善的就要完善。”这既指出了各级领导干部工作思路,也赋予了各级领导干部工作方法。“乡亲们是哭还是笑”从根本上讲,就是要求我们必须用群众获得感——“让群众笑”检验工作落实成效。一要紧紧依靠人民,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与首创精神,切实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充分调动人民群众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二要认真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多问效于民,积极回应群众期盼,真诚用群众呼声和获得感检验党和政府的各项工作,切实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评价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三要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按照实现“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的目标奋斗,在缩小贫富差距、促进共同富裕上下功夫,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实践表明,“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只有让全体人民不断有更多的获得感,人民群众才能自觉与党同心同德,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好举措才能收到落地效果。也唯其如此,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姿态才能更加自信从容,万里江山才能更加锦绣壮美,中国人民才能更加富足安康。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

宣讲家网评论,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欢迎有识之士投稿或提出宝贵意见!

稿件一经采用,必付稿酬。谢谢!

宣讲家网评论征稿邮箱:xuanjiangjia001@163.com,QQ交群:1053867568。

责任编辑:于川校对:王静静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