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

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

●常格不破,人才难得。人才活力是否充分释放,体制机制是关键。要紧盯人才和用人主体普遍反映的痛点堵点问题,让更多人才智力成果充分涌流

●变“人才找政策”为“政策追人才”,提高人才政策集成整合度。为人才发展提供全周期、全要素、全流程服务,让广大人才更有获得感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坚持各方面人才一起抓,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组织部门必须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特别是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为现代化新兴安建设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撑和人才支持。

用情凝聚,倾心引才。不拒众流,方成江海。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赋能创新发展的前置条件,要树立不拘一格的人才理念,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放宽视野、主动出击、大力实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人才引进战略。靶向引进领军人才。聚焦增强创新策源能力,统筹实施“兴安头雁”领航工程、“兴安英才”创建工程、“兴安工匠”筑垒工程和“兴安能手”卓越工程,精准引进一批带有重大项目、关键技术、带动新兴学科的领军人才及团队。实行战略科技人才负责制,赋予技术路线自主决策权,所在团队引进人才可使用编制“周转池”,不受用人单位编制总量和专业技术岗位总量及结构比例限制。高效引进青年俊才。探索和把握艰苦边远地区引进人才的规律和特点,把吸引集聚青年人才作为扩大城市人口规模、提升城市发展能级的关键一招,广泛吸引优秀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完善地县两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联考机制,统筹推进一般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工作,持续壮大人才队伍,优化人才结构,满足基础人才需求,推动实现招聘考试资源共享,运用“绿色通道”进一步提高引才质量。注重“本土”人才回归。把本土人才回归作为最大的民生实事,实行重点高校在读大学生、在职教师联系卡制度,吸引更多本土大学生回乡创新创业。推进“乡情式”引才,组织开展“高端人才论坛”,邀请科研院所、高校专家学者回乡考察讲学,为家乡发展建设出力献策。以政策、项目、情感为纽带,柔性引进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人才(团队),努力形成“引进一个、集聚一批、带动一片”的乘数效应。

多渠培养,悉心育才。栽得梧桐树,自有人才来。人才既要靠引进,更要靠培养,让各类人才创新有条件、创业有机会、发展有空间。依托基础资源“育”人才。牢固树立大教育理念,依托职业学院、科研院所、技师学院等作为实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通过系统培训、专业培养,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加快人才队伍中创新型、技术型、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和使用。聚焦社会资源“育”人才。企业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体,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按照高端引领、重点培育的思路,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努力打造一批立足本土、具有战略眼光、富有开拓精神的优秀企业家。结合“项目攻坚年”工作,在项目引进中发现人才,在项目推进中检验人才,在项目达效中选拔人才。立足实践锻炼“育”人才。落实关于鼓励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的部署要求,根据各类人才的不同特点,推动人才向乡(镇)、农村、企业、社区有序合理流动,向急难险重工作一线流动,让人才在林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线磨炼意志、增长才干。认真总结上挂、下派、到企业挂职等跨行业、跨条块、跨领域多途径、多渠道培养锻炼干部的举措和办法,形成人才优先发展、创新发展、引领发展的新局面。

创新机制,精心用才。常格不破,人才难得。人才活力是否充分释放,体制机制是关键。要紧盯人才和用人主体普遍反映的痛点堵点问题,让更多人才智力成果充分涌流。扎实推进创新平台建设。推进科学家工作室、省级工程技术中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国家林业长期科研基地、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创新平台建设,打造高层次人才集聚高地,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认真落实国家和省支持平台建设人才体制机制改革试点政策,在科研经费管理、编制管理、税收优惠、绩效工资制度、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积极推进合作平台建设。加大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的战略合作,支持服务企事业单位与吉林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中国农科院、中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促进成果转化。强力推进重点平台建设。围绕“双寒”“双碳”、数字经济等重点产业,实行“项目+人才”合作发展模式,整合优化人才计划、资金,择优支持优秀人才创新创业。设置高端人才引进、企业引智服务等功能专区,为各类企业和人才提供产业链、要素链、信息链、政策链全链条服务,最大限度释放出人才产业资源创新创造活力。

用诚服务,真心爱才。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人才成长离不开拴心留人的环境,离不开成就事业的土壤,要牢固树立“人才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的理念,让更多人才向往兴安、融入兴安、扎根兴安。打造轻松舒适的政策环境。健全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强化教育、人社等职能部门协调配合,完善出台一揽子人才政策,变“人才找政策”为“政策追人才”,提高人才政策集成整合度。完善人才管理制度,优化整合人才计划,健全自我约束和外部监督机制,加快构建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建立人才工作专项述职制度,努力提高人才工作质量。优化保障有力的服务环境。深入探索个性化、定制化、精准化的人才服务模式,健全党员领导干部联系优秀人才“保姆式”服务、“导师制”培养机制,开展人才满意度调查,扎实做好人才补贴的落实工作。加强对人才在居住、医疗、出行、职称评聘等方面的服务保障,实施人才安居工程,持续推进地区人才公寓投入使用。深入开展“身在最北方·心向党中央”政治信仰教育,办好人才主题日系列活动,为人才发展提供全周期、全要素、全流程服务,让广大人才更有获得感。营造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健全完善医疗领域“名医名护”和教育领域“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人才培育选拔机制,对入选人才进行跟踪培养、动态管理、中期评估,大力营造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积极宣传人才政策和先进典型,让各类人才工作有干头、事业有奔头、待遇有想头、生活有靠头,打造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优秀人才群体,加力构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的人才工作大格局。

(作者系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委委员、组织部部长)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翟婧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