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社会> 正文

【学习贯彻2023年北京两会精神】李晓壮:推进“微民生”服务设施布局 提升首都城市更新精细化水平(2)

2.新变化

在研究的过程中,通过对新变化的分析,我们有两个判断:一是首都已处于城镇化成熟期的稳态。从2005年到2020年,北京城镇化率从83.6%提高到87.5%。从发达国家城镇化发展规律看,城镇化率在达到一定水平后,尤其是在超过70%之后基本上就处于成熟期了,其提升空间也会有很大压缩。二是首都已进入以城市更新为主的新阶段。基于上述两个判断,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重要载体的民生领域公共服务设施供给与需求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从大尺度空间扩张拓量向“用户视角”、“客户体验”导向转变。也就是说,当前需要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来完善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实际上就是从自上而下向自下而上转变。二是从大设施增量建设向深挖存量修补转变。三是从“大项”单轮驱动,向“大项”趋减、“小项”日趋多元的双轮驱动转变。比如,三甲医院、中小学以及大型服务设施等,都可以看作“大项”,经过多年发展,这些“大项”基本上可以满足民生需求。当然,目前有些地区依然需要这种“大项”的支持和驱动。但是从北京市的16个区的整体情况来看,“大项”还是趋减的,“小项”则日趋多元。无论是从城市治理的精细化角度来看,还是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来讲,都能够看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人民不仅要吃饱,还要吃好,更需要提升自身的健康水平,对绿地公园、健身步道的需求也进一步提升。由此我们判断,“微民生”服务设施会成为老百姓的切实所需。

3.新问题

通过调研发现,紧贴老百姓身边的“微民生”服务设施老化、功能衰退、数量短缺等问题比较突出。新形势、新变化、新问题的出现,也让我们有了新的思考,这就是亟需以群众切实所需创新城市更新工作机制,有效解决群众身边急难愁盼“微民生”服务设施建设需要,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二)意义

1.新形势催生新要求

推动“微民生”服务设施布局,是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的必然要求。《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指出,“全面落实居住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指标,引导疏解腾退空间优先用于补齐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短板”。

2.新变化撬动新行动

推动“微民生”服务设施布局,是落实《北京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城市更新规划)》《北京市城市更新条例》的重要行动。《北京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城市更新规划)》提出“从服务‘四个中心’建设为导向的功能性更新、民生保障和环境改善为导向的社会性更新两条线索出发”。这里提到了两条线索,即功能性更新和社会性更新。

3.新问题推进新举措

推动“微民生”服务设施布局,是落实《北京市“十四五”时期社会公共服务发展规划》的重要举措。《北京市“十四五”时期社会公共服务发展规划》指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扣‘七有’要求和‘五性’需求,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推进体育、文化、绿地等公共服务设施兼容设置,积极利用微空间弥补非标民生设施,灵活布局‘微民生’,进一步增加公共服务便利性。”当然,不论是从政策角度来看,还是从学理角度来看,对于“微民生”我们还要进一步研究。

新发展阶段,首都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提升期,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攻坚期,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实质进展关键期。人民群众对身边切实所需的“微民生”服务设施供给呈现多层次多样化需要,精准识别“微民生”服务设施的短板、弱项等实际情况,事关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以及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提升。

责任编辑:张一博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