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

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又是一年学雷锋日来临。60年前的今天,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向全国人民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

日前,本报记者奔赴雷锋精神的发祥地——辽宁,拜访雷锋的老战友、辅导过的学生,听他们讲述和雷锋的故事,希望探寻雷锋精神的由来。

作为亲历者,他们不约而同地将学习并传承雷锋精神作为终身使命。同时,作为新时代雷锋精神的接力者,学雷锋标兵、志愿者、青少年等都在用自己的故事诠释雷锋精神永不过时,将雷锋精神的种子播撒进更多人的心中。

昨天,沈阳,观众在辽宁美术馆参观《永恒的雷锋》。视觉中国供图

亲历者说

“我为雷锋整理十件宝”

冷宽

雷锋生前战友,海军原副政委、海军中将。

我和雷锋第一次见面,是在雷锋入伍当天。在全团召开的欢迎新战友大会上,雷锋作为新战士代表讲话。当主持人说道,请新兵代表雷锋讲话,就看到从台下走上来一个个子不高、胖乎乎、面带着微笑的新兵。但当时户外的广场上风很大,稿子念不成。雷锋干脆就把稿子收起来,作了即兴讲话,讲得非常好。

我还记得他讲到“刚才首长号召我们要争当‘五好战士’,别说五好,就是七好、八好,我们也能当上!”大家哄堂大笑。

雷锋这句话,反映了他刚入伍的时候就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给在座的所有官兵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大会开完之后,我们的团政委韩万金就对一旁的团首长说,雷锋是个好苗子,我们一定要好好培养他。

在党组织的培养和教育下,在同志们的帮助下,雷锋努力学习,进步得很快。他1960年1月入伍,8月就被团里树立为唯一的一名“节约标兵”,11月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62年8月15日中午12时05分,雷锋因公殉职。8月17日安葬在抚顺市葛布街革命公墓。当时我在团政治处当秘书,和雷锋班的6名战士给雷锋抬棺护灵。从葛布街到雷锋公园的路只有十几里,却走了两个多小时。我站在运送雷锋棺椁的车上往后看,送行的人群望不到头。当时我心里就想:只有心中装着人民的人,才能得到人民这样的爱戴。

雷锋去世后,大家都很怀念他,我带着9名战士写了命名“雷锋班”的申请书,各级党组织逐级上报,1963年1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正式命名雷锋生前所在的工程兵10团运输连第四班“雷锋班”的光荣称号。

在为“雷锋班”命名做准备期间,我们和运输连的同志一起对雷锋生前用过的学习、工作、生活物品进行全面清理,把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十件物品保留下来,作为雷锋留给我们的“十件宝”:雷锋生前学习过的《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开过的13号汽车,握过的冲锋枪,训练用的手榴弹,雨夜送大婶回家穿的雨衣,节约箱,当辅导员戴过的红领巾,给战友理发的工具,随身带的针线包,还有装着毛主席著作、钢笔和日记本的挎包。

雷锋精神的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教育了几代人,影响了几代人,对我们弘扬正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历史性作用。我和其他老战友、雷锋辅导过的学生,还有广大学雷锋志愿者一起宣传雷锋精神。我们设立了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学雷锋基金管委会,在全国办展览、出图书、作报告。我们要让雷锋精神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使雷锋精神永远成为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小桂琴,你要为事业干多久?”

9岁的孙桂琴(左三)和雷锋的合影。受访者供图

2月27日,孙桂琴在北京方家胡同小学给学生们讲雷锋的故事。

孙桂琴

雷锋生前辅导过的学生。

1960年的金秋,一个个子不高,走起路来特别精神的解放军叔叔来到我们学校——抚顺市望花区建设街小学,成为了我们的校外辅导员,他说他叫雷锋,从此我们就喊他雷锋叔叔。

认识雷锋叔叔那一年我7岁,叔叔第一次喊我“小桂琴”时,那种骄傲和自豪,到现在我也难以忘记。

有一次,我上学要迟到了,跑到学校时发现红领巾掉了,雷锋叔叔帮我系好红领巾,告诉我:“小桂琴,每天上学前要把红领巾系得紧一些,要爱护红领巾,因为它是红旗的一角。”这条红领巾,我一直珍藏到现在,虽然边角破损,有些褪色,但仍然是我最宝贝的东西。

1962年8月15日,我们学校开学的日子,我没有看到期待的雷锋叔叔。我们几个同学跑到连队去找,碰到叔叔的战友,他红着眼睛说,“恐怕你们以后再也见不到叔叔了。”当时只有9岁的我听不懂,我的同学也不明白。

当我们被领着见到雷锋叔叔最后一面时,隔着门,我看到他头上裹着纱布,鼻子里塞着棉花球。我们哭着大喊:“雷锋叔叔!雷锋叔叔!”……我再也叫不醒我的叔叔了。

60多年过去了,对叔叔的感激深深扎在我心里。年轻的叔叔给我们讲英雄的故事,带我们走进农田热爱劳动,还教会我们补袜子。我看过叔叔连一块玻璃碴子都会收集起来的勤俭节约,触摸过他布满伤疤的左手,听过他讲“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我一生牢记自己是雷锋辅导过的学生。1969年底,我光荣入伍,而且如愿来到雷锋生前所在的沈阳军区工程兵部队。后来又就读于中国医科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军医。

60多年来,从北部的边陲到南海的西沙群岛,从内蒙古的朱日和演兵场到深圳和厦门的特区部队,从山区的打工子弟小学到北京的清华大学,从工厂到农村,我讲雷锋的故事2700多场,进校园将近2000个,为151所学校担任校外辅导员……

雷锋的故事年年讲,我也从一个小朋友、小姐姐,变成了孙阿姨,再到孙奶奶,看到大家还在热爱着、思念着雷锋,我很欣慰。希望孩子们学习雷锋精神,做雷锋叔叔的接班人,长大后做雷锋那样的好人。

雷锋叔叔如果还活着,他也会问我,“小桂琴,你要为事业干多久?”

我会告诉他,亲爱的叔叔,即使到了垂暮之年,我也会让我的白发和红领巾一起飘扬。

“我实现了雷锋最大的心愿!”

刘树田

雷锋生前战友。

1960年1月8日这天,我们全团官兵迎接从辽阳入伍的新兵,其中有个小伙子代表新兵讲话。他向全体老战友说出热爱祖国、保卫祖国的内心志愿,获得大家热烈鼓掌,我也知道了他的名字——雷锋。

在部队的时候,我听雷锋忆苦思甜,他7岁就成了孤儿,家破人亡,在旧社会受尽了苦难。是新中国让他体会到了幸福,所以他非常热爱党、热爱毛主席,做梦都想见毛主席。

我们还共同参加国防施工,走遍了辽宁。雷锋负责运器材、运粮食、运装备等后勤保障工作。我还记得,部队发夏装,每个人都有两套,雷锋只要一套,他希望为当时困难的国家减轻负担。

雷锋“听党话感党恩”当时就在部队流传了,在他没牺牲前,我们就开展了学雷锋活动。

1962年8月15日,从工地上回到抚顺望花时,他为了保养车,在我们营房里因公牺牲了,所有人都感到突然和心痛。雷锋小小年龄就牺牲了,他的理想没能实现。

1969年10月1日,我作为总后勤部代表之一出席建国20周年庆典,还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亲眼见到毛主席是雷锋生前最大的心愿,我帮他实现了,这也是我人生最大的幸福。

雷锋生前还是一名校外辅导员,影响了一大批孩子。我也继承了雷锋的事业,当了14年校外辅导员,将雷锋精神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心中。

雷锋已经离开我们60多年了,现在的很多孩子不知道雷锋精神是什么,我就领着他们读写雷锋日记,告诉他们雷锋是个怎样的人,我们应该成为怎样的人。

我已经84岁了,有生之年能将雷锋精神带进100个校园,是我最大的愿望,希望雷锋精神的种子在更多孩子的心中绽放。

观看视频请扫二维码

传承者说

“满腔热情地为军民服务”

贾成武

解放军第202医院退休军医,辽宁省弘扬雷锋文化先进个人。

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殉职。当天上午雷锋受伤昏迷后,雷锋的战友开着“大解放”来沈阳接我的岳父——新中国神经外科权威专家段国升,去抢救雷锋。等他们赶到抚顺,到雷锋身边时,却为时已晚。后来老人家每每说起这件事,都非常遗憾。

毛主席一共为雷锋题词两次,第二次是1965年8月,题词“学习白求恩,学习雷锋,为人民服务”。我们作为医务工作者,向白求恩学习,向雷锋学习,就是要在技术上精益求精,满腔热情地为军民服务。

2001年开始,我们202医院选派医疗队对口支援帮扶青海湟源县人民医院和湟中县第一人民医院。当时我是脑外科主任,担任首批医疗队队长支援青海。到目前为止,我一共去青海18次,差不多每年去一次。

我们刚到青海的时候,湟源县医院还没有脑外科。当地海拔高,交通条件差,事故多发,医院组建脑外科的需求很迫切,但当时医院里连开颅器械都不全。我们手把手帮湟源县医院建立起脑外科,我前8次去支援是202医院组织的,每次去3个月;后来10次都是我自己自费去的。

经过10多年的帮扶,湟源县医院脑外科具备了抢救脑外伤的医疗能力,成功率达到80%以上,现在是青海省特色科室。

我从事神经外科已经40多年了。在我看来,从事医疗行业,首先要认真,其次要有同情心,要真正视病人为亲人。雷锋说过,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温暖。我们作为医生,对病人热忱相待、耐心讲解,缓解了病痛,也是以实际行动践行和弘扬雷锋精神。

2010年退休以后,我仍然以雷锋精神为指引,不断发挥余热。先后荣获辽宁省弘扬雷锋文化先进个人、沈阳市常德军休所学雷锋标兵等。未来,我还要继续在践行雷锋精神的伟大事业中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学雷锋、做好人会‘上瘾’”

郭阳

沈阳市雷锋志愿者协会会长。

辽宁是雷锋精神的发祥地。沈阳军区总结雷锋事迹小组的成员佟希文、陈广生、胡世宗等几位叔叔,我从小和他们住在一个院子里。我是听着雷锋故事长大的。在我小时候,同学和小伙伴基本上都有不解的雷锋情结。

2019年2月,由37位老军人倡议发起,我们沈阳市雷锋志愿者协会在沈阳市民政局正式注册成立。协会的宗旨就是弘扬雷锋精神,用雷锋同志的工作方法来为人民服务。

我们建立了社区雷锋书屋,成立了雷锋读书会,组织居民开展学习活动,交流探讨如何不忘初心,不忘前进的动力,不忘雷锋精神的感召。在疫情期间,我们在社区积极开展防疫消杀,慰问医护工作者,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各方面急需的帮助。用人民群众的一句话说:今日学雷锋,就如同一个口渴了的人碰到了一眼甘泉,如果不深入其中,就不会知道它的甜美程度。

当你作为一个志愿者每年完成100小时的公益服务,即便你离开了雷锋志愿者协会,到其他城市去工作,你也依然保持着一名学雷锋志愿者的初心。我常常觉得,学雷锋、做公益、做好人使人“上瘾”。

小时候我们学校经常组织去抚顺雷锋纪念馆参观。当时我就有个小梦想:这馆要是能搬到沈阳来多好!雷锋当兵的抚顺离沈阳很近,所以沈阳就没有建立雷锋纪念馆。为了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更加璀璨光芒,我们决定通过努力填补沈阳市没有雷锋纪念馆的空白,推动建立沈阳市雷锋纪念馆,也让沈阳当地的小朋友能在自己所在的城市感受雷锋叔叔那种伟大的情怀和共产主义思想。作为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的平台,雷锋纪念馆还要以沈阳为基地,开到全国。

外国人说

中国的飞跃式发展离不开对雷锋精神的继承

雷锋不但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更是一位闻名世界的“精神偶像”。不少外国朋友从学生时代起就知道中国有一位雷锋,而伟大的雷锋精神受到全中国人民的学习和推崇。

对上海毕兹商务咨询有限公司总裁伊万来说,雷锋精神是奉献自己、帮助他人精神的象征。在中国生活的18年间,伊万走过了很多不同的地方,结识了形形色色的人。尤为使他印象深刻的,是一次自己遭遇突发情况后,一位山东的朋友连夜赶来,陪着他住了一段时间,成为难忘的人生经历。

“作为外国人,我能感觉得到中国社会深受雷锋精神的感染。日常生活中,我经常得到他人的帮助,有的来自朋友,有的来自陌生人,让我感触很深。”伊万说。

跨越60多年,时代变迁背景下对雷锋精神的继承和弘扬,也是外国朋友谈到雷锋精神时颇为关注的话题。蒙古国残奥会前秘书长那森巴特·奥云巴特说,过去人们常常认为学雷锋就是帮助老人或孩子,做做家务,打扫卫生。今天更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支援西部、帮助残疾人就业以及献血、捐献器官都是发扬雷锋精神的途径。“对我来说,雷锋的哲学就是‘当你为他人付出时,不要要求回报。如果你的善意能够对国家和人民产生影响,你就是最富有的那个人’。”那森巴特说。

从企业家的视角来看,伊万认为,中国多年来飞跃式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人们对雷锋精神的继承与实践。在他眼中,雷锋精神更像是一种社会责任感,无论是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是各行各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这些进步都很好地体现60年来雷锋精神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雷锋是一个爱国者。我们每个人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都应该意识到在个人利益之上还有更重要的利益,那就是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雷锋无疑作出了很好的表率。”在北京生活了将近20年的俄罗斯姑娘马兰表示,雷锋的故事让她崇敬。

马兰说,当今社会面临许多的变化和挑战,特别是在国际舞台上出现了许多新的危机。这样的背景下,大力弘扬以雷锋精神为代表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疑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本报记者 白波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本报记者满志禹摄

责任编辑:张弛校对:张慕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