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出版的第17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文章强调,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要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离不开文化兴盛的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我们要深刻把握“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传承、革新、形塑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现代文明,在推动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谱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辉煌。
秉持融会贯通,把握“第二个结合”的精髓要义。中国共产党人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这两个身份的内在统一性使得“第二个结合”成为现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自觉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坚定自信自强,彰显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绵延五千多年至今未曾中断的文明,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决心和意志,走过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的发展历程。中国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传承的基础之上,有着深厚底蕴与坚实基础。我们要在历史与现实的互动中科学把握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深刻领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文化内涵与独特优势,在以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推动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进程中更加坚定“四个自信”。要深刻汲取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并融入到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之中,彰显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不断激发民族意识、凝聚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
聚焦全新视域,推动中华文明的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精神内涵的集中概括,包括灿烂的物质文化、鲜明的制度文化、博大的精神文化等丰富内容,并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历程相互融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向前迈进。我们要不断深化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真理性认识,切实增强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与坚定性,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以满腔热忱对待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伟大进程中的一切新生事物。要把创新的要求、创新的实践贯彻到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各领域和各环节,以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用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明进步,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全新视域提供方向指引和行动指南。(来源:宣讲家网)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