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传承创新交流合作的时代新华章

谱写传承创新交流合作的时代新华章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关乎国本、国运。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坚持首善标准,发扬首创精神,2022年以“传承·创新·互鉴”为永久主题、“推动文化创新,赋能美好生活”为年度主题开启首届北京文化论坛。2023年,以“传承优秀文化 促进交流合作”为主题的北京文化论坛上升为国家级、国际性论坛。

北京文化论坛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标志性活动。北京文化论坛致力于打造文化建设成果的展示平台、文化建设经验的交流平台、文化创新发展的合作平台和文明交流互鉴的传播平台,聚合展示的不仅有多年来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成就,也体现了在鲜活生动的社会实践基础上凝结的理论思考。磅礴壮丽的伟大成就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之内在联系的深入思考,彰显了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北京文化论坛是国内外专家学者、文化管理者交流对话、智慧碰撞的盛会。论坛邀请国内外嘉宾600多人围绕一个主论坛和五个平行论坛,就“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文学艺术与社会生活”“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等议题开展深入交流,为促进人类文明共同进步汇聚了智慧和力量。

论坛发布了“全国文化中心建设2022年度十件大事”等重要成果。这些大事集中展现了2022年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理论研究成果、首善之区建设重大成果、科技赋能文化发展的典型案例和在京落地的代表性文化项目、重大文化活动等的社会影响力。

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不仅大事亮眼,而且成就辉煌。“北京榜样”立德扬善,志愿之光闪亮奥运,居民自治共建共享。实现老城整体保护与复兴,三条文化带建设稳步推进。“大戏看北京”引领精品创作,勇攀新时代文艺高峰。京产佳作频频斩获国家级奖项,文化惠民效果持续扩大。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十年累计消费人次9.8亿,累计消费金额超1100亿元,累计实现惠民金额48亿元。北京秉持“科技赋能文化、文化赋能城市”的发展思路,加快构建高精尖文化产业体系。文化新业态保持强劲增长态势,2023年上半年,全市文化新业态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420.8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为27%。全球首个“双奥之城”品牌魅力不断彰显,培育北京国际电影节等品牌文化活动60余个,在京落户各类国际组织总部和代表机构数量居全国首位。

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北京文化论坛举办前后,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文艺晚会在北京冬奥会标志性景观首钢大跳台举行。第二届“大戏看北京”展演季以“文艺展新姿 精品献人民”为主题,邀请国内外优秀文艺团体持续两个月为首都观众奉上精彩文化盛宴。第十一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在演艺、文创、书香、酷玩、娱游、艺术六大领域举办72项活动。第八届北京十月文学月则以“北京文学论坛”“名家读经典”“十月作家走西城”“经典阅读进社区”等系列主题活动、大众阅读活动联动北京“16+1”区通过线上线下共话文学、共读好书。“我与地坛”北京秋季书市阔别十年之后,再次回到公众视野。“书香京城”全民阅读活动同步进行,地坛书市在参展面积和参展商数量上都达到了历史之最。多项活动配套立体开展,为广大市民带来沉甸甸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

文化领时代风气之先,首都文化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勇立潮头,充分体现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历史担当,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文化使命、谱写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新篇章作出了首都贡献。北京文化论坛已然成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进程中的一项标志性工程,体现了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主题,展现了昂扬向上、开放包容的姿态和胸怀。北京文化论坛不仅是一场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的文化盛会,更是一场让世界共享思想之光、共沐文化之美的思想盛会、艺术盛会和时代盛会!

(作者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副所长)

责任编辑:张弛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