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改革开放45周年·图说梅州高质量发展

庆祝改革开放45周年·图说梅州高质量发展

我市大力支持本科高等院校嘉应学院不断发展壮大。图为该校漂亮的校园。(连志城 摄)

我市已有10所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图为东山中学绿树掩映的校园,为学生提供了优美的学习环境。

梅州市人民医院卒中中心开展脑科手术机器人血肿引流术。(梅州市人民医院供图)

广东庆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先进的智能电机生产车间一角。(钟小丰 摄)

我市已建成“长者饭堂”31家,图为五华县长布镇镇级长者饭堂。(市民政局供图)

群众踊跃了解和参与城乡居民医保和梅州惠民保。(黄钰然 摄)

广东梅州职业技术学院创办,填补了我市高职教育的空白。(林翔 摄)

改革开放潮涌客都,45年间梅州这片宜居宜业的大地释放出蓬勃发展生机与活力。城乡面貌日新月异,社会各方面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家门口就能上好学,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不断提升公办学校、幼儿园优质学位覆盖率,有效推动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后,我市掀起了“普九”攻坚热潮,并于1996年提前完成全市“普九”任务。此后20多年, 我市又先后通过实施“改薄建规”、老区山区破烂学校改造、CD 级危房校舍改造、标准化学校建设、新建城区优质学校等工程,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发展更趋均衡。目前,我市小学阶段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升学率100%;初中阶段入学率100%,升学率97.65%;高中阶段入学率95.62%,普通高中升学率99.87%。

普通高中的教育质量得到有效提升,打造了以广东梅县东山中学为龙头的10所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同时,2021年新建的广东梅州职业技术学院,填补了我市无高职院校的空白。1985年复办了嘉应大学,2000年3月,教育部发文批准,嘉应大学与嘉应教育学院合并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定名为嘉应学院,使我市拥有了一所本科高等院校,教育事业又上了一个新台阶。近年来,我市大力支持嘉应学院实施“粤东西北高校振兴计划”,深化与中山大学合作,推进省市共建,建设“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

与此同时,梅州医疗卫生领域从数量到质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医疗卫生机构数从1978年的484家增长到2022年的2936家,医疗水平也有了大幅度提高,为全市人民提供了高质量的医疗服务。2022年我市人均预期寿命80.96岁,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客都·长寿梅州”。

2016年1月,我市抢抓广东启动强基创优三年行动计划的机遇,开始了从村卫生站、乡镇卫生院到县级公立综合医院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工程。另一方面,市人民医院“国考”连续四年被评为A+等级,排名上升至全国前7.5%,稳居全国百强,“省考”进入广东前四。通过强基层、建高地,我市已基本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市。

当前,梅州正在积极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卫健部门主动作为,开创了融湾的生动局面:粤东医院顺利入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名单并正式揭牌、校地共建广州中医药大学梅州医院顺利签约,为梅州医疗卫生事业插上了融湾发展的“新翅膀”,更加强有力地保障苏区群众的健康。

此外,我市在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方面均取得长足进步,人民生活得到极大改善,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惠民举措落地实施,显著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2020年,梅州发布全省第一个由政府主导的商业补充医疗保险产品,让市民享受到更高的保障待遇;2021年,我市成功上线国家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实现了医保业务编码标准统一、医保数据规范统一和医保经办服务统一。为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全市139家养老机构完成“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占总机构数的97%,计划今年内实现全覆盖;全市获取过星级的机构共计40家次,数量居粤东西北地区首位;从2020年首家“长者饭堂”开业至今,已建成“长者饭堂”31家,累计服务就餐人次超33万人次……

据统计,我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由1990 年的 18.14 万人,增加到2022年的273.07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由2001年的6.02 万人,增加到2023 年的 409.73万人,各项保障水平稳步提升。

责任编辑:张慕琪校对:吴成玲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