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

中国社会科学网: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上海考察时强调“要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阐明了城市建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城市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人民城市理念明确了城市发展的价值观和方法论,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发展规律,科学回答了城市建设发展一系列重大命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城市思想在21世纪中国的理论创新,对于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开创人民城市建设新局面、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人民城市理念的基本内涵

发展目标为了人民。“城市属于谁,城市发展为了谁”的问题始终是城市研究的重点所在。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国的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做好城市工作,要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中国进行城市更新、推进城市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民的现实需求、提升人民的生活品质。改革开放40多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幅提升了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也发生了转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城市建设,无论是新城区建设还是老城区改造,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人民群众的需求,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走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的高质量发展路子,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为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我国的城市寄托着人民的殷切期望,建设支持人才发展、创新创业的活力之城,具有文化认同感、家乡归属感、生活幸福感的文化之城,建设生态韧性城市为目标的绿色之城,是城市建设的根本目标。

发展力量依托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广大人民群众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探索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征、彰显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超大城市发展之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进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城市发展建设的根本力量。依靠人民推动,有序政治参与,实现内容广泛、层次丰富的人民当家作主,城市才能保持与时俱进的活力。人民城市人民建的根本在于,让人民群众切实加入城市发展建设的过程中来,做到“激发全社会活力,群众的事同群众多商量,大家的事人人参与”,充分倾听人民群众的观点和建议,“尊重市民对城市发展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鼓励企业和市民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城市建设、管理”,从而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广泛汲取群众的力量和智慧,真正发挥大众的首创精神。在发挥人民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也要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中国共产党是对中国城市建设进行谋篇布局的主导者,是推动中国城市发展的领导核心。城市建设要积极发挥党的资源整合和协调作用,“尽最大可能推动政府、社会、市民同心同向行动,使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市民勤劳之手同向发力”。充分发挥多方主体的建设力量,从而构建凝聚群众力量的城市治理共同体。

发展成果惠及人民。早在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城市工作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2020年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圳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均突出了“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城市建设凝聚了人民的力量,汇聚了人民的心血,发展成果理应由人民享有,而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也要重视对发展阶段性成果的公平共享,不能只关注城市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效度。城市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更好地服务人民,以牺牲人民幸福为前提实现城市的快速发展就是本末倒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建设要“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推进城市治理,根本目的是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此,要发挥城市街道社区的功能和作用,充分发挥社区的基层治理作用,及时获取百姓对生活环境的意见和建议,从小事入手,切实解决百姓的现实难题,真正做到让人民满意。

人民城市理念的主要特征

人民性特征。民,乃城之本。坚持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全过程。第一,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的根本特征是人民性,在城市管理的全过程、各个环节中都要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市民是城市建设、城市发展的主体”,要鼓励市场、企业和市民一起参与城市治理,真正实现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第二,人民城市为人民。城市治理要为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要关注人民多样化需求,把人民利益始终放在最高位置。城市治理的最终目标不是为了经济增长,而是回归到人民群众普通却最为美好的日常生活。

可持续性特征。在人民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要实事求是地掌握和遵循生态文明的基本规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是生命体、有机体,要敬畏城市、善待城市”。纵观人类城市发展史尤其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的现代城市,正是由于忽视“城市是生命体、有机体”,强行加入人类的各种扩张性意志而不遵循绿色发展道路,最终使城市病频繁爆发,人类也因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发展不仅要追求经济目标,还要追求生态目标、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树立‘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强化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等理念,将环境容量和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作为确定城市定位和规模的基本依据”。只有在尊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规律中找准方法、路径,城市治理才能够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水到渠成。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把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科学合理规划城市的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处理好城市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既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又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全面性特征。2015年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城市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人民城市的建设与治理具有追根溯源、标本兼治的全面性特征。人民城市理念涵盖了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各个方面,旨在打造全面发展的城市环境。“城市工作要树立系统思维,从构成城市诸多要素、结构、功能等方面入手,对事关城市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周密部署,系统推进各方面工作。”要将城市看作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复合有机整体,将系统思维具体应用到城市治理的方方面面,做好城市治理统筹协调工作,要做到“统筹空间、 规模、产业三大结构”“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

实践性特征。人民城市理念不仅是一个理论课题,更是一个实践命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以北京市民最关心的问题为导向”“提出解决问题的综合方略”“社区是党委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要及时感知社区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一件一件加以解决”。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做好城市治理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来,北京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勇于开拓、敢为表率,深入推进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到建立“接诉即办”机制,再到推动“主动治理、未诉先办”,实现了“一条热线撬动的‘治理革命’”,形成了城市治理的“首都方案”。

人民城市理念的践行方式

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实现城市智慧化发展。利用数字化技术提升城市的运行效能,破解城市工作难题,成为新时代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增强城市安全韧性、补足城市公共服务短板、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水平的有效途径。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数据赋能、技术赋能,构建“城市大脑”,让城市更加宜居、更具韧性、更有智慧,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实现城市的绿色化发展。合理规划城市内的自然生态空间,不仅会改善人民生活的宜居性,在一定程度上还能促进生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发展不能只考虑规模经济效益,必须把生态和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城市布局的经济需要、生活需要、生态需要、安全需要”。“城市工作要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城市的绿色发展要把握好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内在联系,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城市的个性化发展。为了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城市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个性化将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包括建筑风格、社区文化、公共服务等方面。以人民为中心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发展成果充分体现出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未来城市的发展必须始终把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和推动力放在重要位置,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智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是人集中生活的地方,城市建设必须把让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要坚持走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发展道路,注重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激发人民在城市治理中的主人翁精神,将未来城市的发展牢牢扎根于人民之中,积极探索市民参与城市建设的有效路径。

(作者系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

责任编辑:张慕琪校对:吴成玲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