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故事”,时代旋律从这里唱响

“春天的故事”,时代旋律从这里唱响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这首响彻神州大地的《春天的故事》,传唱的正是特区一路走来创造的辉煌与奇迹。几十年来,那昂扬奋进的时代旋律,仍时时回荡在亿万国人心头。

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的伟大创举。1980年8月,党和国家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1988年4月又批准建立海南经济特区,明确要求发挥经济特区对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窗口和示范带动作用。40多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全国大力支持下,各经济特区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勇担使命、砥砺奋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中谱写了勇立潮头、开拓进取的壮丽篇章。

“继续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2020年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揭示了特区精神的科学内涵,激励干部群众勇当新时代的“拓荒牛”,为经济特区奔赴充满光荣与梦想的远征注入了强大信心和力量。

先行一步,杀出一条血路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关键抉择,从此我们党、我们国家迎来了一个春天。广袤的中华大地亟待思想破冰,行动突围。

次年初,时任广东省委书记吴南生回到故乡汕头传达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时,被眼前的落后景象深深刺痛了:楼房破旧不堪、竹棚横七竖八、道路不平、卫生脏乱……作为历史悠久的港口城市,汕头曾经商业繁荣,一度可与香港比肩。如今对比之鲜明,让吴南生心里很不是滋味。那段日子,他吃不下、睡不好。“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条!”万般焦虑的吴南生一边向海外、港澳的朋友打听情况,一边向老同志和各界人士征求意见。当听到有位朋友说,如果敢办出口加工区、自由港,那家乡面貌有望很快改观后,他恍然大悟。1979年2月21日深夜,高烧中的吴南生迫不及待向广东省委发了一封长达1300字的电报。他提出在汕头划出一块地方,彻底开放,利用外资发展经济,打破计划经济的条条框框,把市场经济引进来,以扭转当地经济落后、群众生活困难的局面。在后来的省委常委会议上,吴南生再次表达了这一强烈意愿,义无反顾地说:“如果要杀头,就杀我好啦!”“先走一步”的提议,得到了省委的赞成。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同志当即表态:要搞,全省都搞。

不到一个月后,习仲勋同志把广东这一方案,带到了北京。在中央工作会议上,他正式提出:“希望中央给点权,让广东先走一步,放手干。”广东大胆而富有新意的设想,得到了邓小平同志的大力支持。但当时对于这个地方是叫“出口加工区”“自由贸易区”还是“工业贸易区”,一时间难以确定,对此,邓小平同志一锤定音,“就叫特区嘛,陕甘宁就是特区”,并明确指出:“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特区自此在广东和福建两省横空出世,中国命运的齿轮也由此开始加速转动,使改革开放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

顶住压力,放开手脚创造经验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经济特区一路走来,每一步都不是轻而易举,每一步都付出了艰辛努力。在“风风雨雨、香香臭臭”中,建设者们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和魄力,创造了数不清的“第一”。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句“冲破思想禁锢的春雷”,最早源于深圳蛇口。1979年7月,蛇口工业区破土动工,炸响了“开山第一炮”。蛇口建设伊始,条件简陋到几乎所有建设工程都要靠人力完成。当时,工人每人每天8小时只运二三十车泥,工程进度十分缓慢。时任交通部香港招商局常务副董事长袁庚对此心急如焚。为尽快把生产效率提上来,经他拍板,码头工程率先实行起定额超产奖励制度,工人每日工作定额为运送55车泥,完成定额每车奖励2分钱,超过定额的每车奖励4分钱。奖励办法打破了“干与不干一个样,多干少干一个样”的旧框框,工人工作热情被极大激发,实行后最多一人一天可运泥131车,领取奖金4.14元。不料,这个行之有效的奖励制度,很快以“纠正滥发奖金的偏向”为由被叫停,工程进度慢了下来。袁庚闻讯着了急,立即通过新华社内参向中央反映了这一问题,陈述了实行奖励机制的必要性。内参引起中央领导的关注和支持,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谷牧作出批示,“特区既实行特殊政策,交通部、劳动总局这些规定在蛇口完全可以不实行”。很快,定额超产奖励制度得以“回归”,工程进度又迎来了一次大提速。

在各种各样“禁区”“雷区”“盲区”“难区”面前,有时特区建设者不得不冒着难以想象的风险。1987年12月1日,深圳会场举行的一场史无前例的拍卖会引起了广泛关注——除了重要领导参加外,还有17个城市的市长、近30位学界业界精英以及一众中外媒体记者前来围观。这场拍卖会所拍卖的,并非大家习以为常的艺术品,而是土地使用权。“为什么我们还端着金饭碗讨饭吃?”原来,这是深圳为解决特区建设资金难题,在多次考察、比较后进行的“试水”之举。彼时,大家只在电视上见过香港的土地拍卖会,对特区能不能干充满担忧,一时间,“违反宪法”“搞资本主义”等言论甚嚣尘上。为确保拍卖会顺利举行,深圳把拍卖改为“公开竞投”,才避免了一场风波。拍卖仪式于下午4点30分正式开始,各家竞投企业摩拳擦掌、争相叫价。“410万、430万……”直到拍卖官喊出:“525万一次,525万两次,525万三次,成交!”一槌落下,成就了这场载入史册的“中国土地第一拍”,也奠定了中国城市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基石。

率先转型,始终站在改革开放最前沿

牛身蓄力蹬腿、筋肉暴起,树根盘根错节、拔根而起……深圳市委大院入口处的这尊“孺子牛”青铜雕塑,将特区人奋力拓荒的形象生动呈现在世人面前。40多年春风化雨,特区砥砺前行,始终展现着埋头苦干、行胜于言的务实作风。

1987年,任正非创立华为,此时已过不惑之年的他,对经商办企业毫无经验可言。他找到几个伙伴,东拼西凑了21000元钱,从深圳南油新村的一栋居民楼起步,开始从事代工生意。然而,正当代理销售交换机事业步入正轨的时候,华为却突然遭遇断货危机。“外国人到中国是为了赚钱,他们不会把核心技术教给我们。而指望我们引进、引进、再引进,那么企业永远也不能独立。”深深醒悟的任正非,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便带领华为毅然踏上自主研发之路。1991年底,华为自主设计的新型程控交换机正式推出,一年后,销售额首次突破1亿元。1993年初,华为在深圳蛇口一个小礼堂内举办年会,年近50岁的任正非站在一个由几张桌子拼成的简易台子上说:“我们活下来了!”说完,他泪流满面。可是,在这样一场庆功会上,任正非却当场宣布:暂且不能把赚来的钱作为奖金,而是要马上投入一款大型产品的研发,华为自主创新的脚步不能停……

从困难走向成功,又从成功跌落下来,华为从未动摇,始终“对准一个城墙口冲锋”,最终成为全球领先的通信技术和智能设备供应商。如今,华为支持了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张网络稳定运行,连接起全球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口。

“不等、不靠、不空谈、不争论、不折腾”,正是靠着这样的传统,特区既大胆探索又脚踏实地,在体制改革中发挥了“试验田”作用,在对外开放中发挥了重要“窗口”作用,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奋力“闯创干”,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新时代,新使命,新机遇。当诸多领域改革突入“无人区”之际,特区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不断描绘特区发展新画卷。

2018年10月正式通车的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集桥、岛、隧于一体,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建设之初,考虑到三地的特殊条件,大桥工程必须铺设一段6.7公里长的外海沉管隧道。当时,世界上只有极少数国家掌握外海沉管建设核心技术,中国在此领域的技术积累几乎是空白,即便花上天价的咨询费用,也无法买到核心技术。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总工程师林鸣的团队所掌握的全部建设资料只有1张3年前在网上公开发表的沉管隧道产品宣传单页。

“你们自己是没有能力做这件事情的。”面对外国专家的质疑,林鸣满怀倔强,绝不认输,带着团队向这项世界级难题发起了冲锋——“轻轻松松就成功了,还叫什么世界级工程?”经过百余项试验研究和实战演练,在林鸣的呕心沥血中,神秘的世界级难题的解答思路逐步成熟、日益优化。当第一节沉管正式安装时,林鸣自始至终站在安装船上,眼睛充血、嗓子喊哑,连续奋战了96个小时。

此后,沉管一节又一节安装,林鸣一直坚守在一线。到了2013年底,身体一向硬朗的林鸣因为劳累过度,突然鼻腔大量喷血。为了止血,他在4天内接受了两次全麻手术。当时,第八节沉管安装正处于关键时期,病床上的他醒来后说的第一句话是:“沉管安装准备工作进行得怎样了?”手术后的第七天,他就默默换上了整洁的工作服,披着毛毯出现在建设工地。

就这样,林鸣和他的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将33节沉管全部安装到位,偏差达到毫米级,两侧沉管连接滴水不漏,为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建设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壮阔东方潮,奋进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特区发展寄予厚望。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经济特区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党中央关于兴办经济特区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经济特区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而且要办得更好、办得水平更高”。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为特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到2022年,深圳、珠海、汕头三大经济特区地区生产总值占广东省比重从建特区之初的6.4%提高到约30.5%;厦门地区生产总值从1980年的6.40亿元提高到了2022年的7802.66亿元;海南加快推进自贸港建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

40多年来,特区精神一以贯之,历久弥新,激励着特区广大干部群众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努力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作者单位:南方日报理论评论部)

责任编辑:魏翔校对:张慕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