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经济> 正文

张茂林: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4)

(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

1.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2002年11月8日-14日,党的十六大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2.政治经济改革深入推进

2003年2月,党的十六届二中全会通过《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意见》。2004年3月22日,国务院印发《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2005年2月19日,国务院印发《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2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6年4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2008年10月12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9年3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2011年10月18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3.深入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007年10月15日-21日,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大会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全面阐述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第一次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提出来。

(五)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新时代

2012年11月8日-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大会通过的报告《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总结了过去5年和十六大以来10年的奋斗历程,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

三、全面深化改革新阶段

(一)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1.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

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新阶段,主要表现在:

第一,民生领域矛盾凸显。教育、就业、社保等民生问题与改革效果不协调,影响人民生活改善和社会发展理念的实现,需深化解决关键行业和领域的深层次矛盾。

第二,新形势下挑战与任务。虽然发展成绩显著,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制约了进一步发展,必须适应新情况,通过改革应对挑战。

第三,产业结构待优化。各地区一、二、三产业间存在结构不合理现象,对整体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需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

第四,科技创新能力亟待提升。长期依赖粗放型发展模式导致高污染、高消耗等问题,亟需加强科技创新,向集约型转变。

第五,市场经济权责化问题。市场经济资源配置效率受政策及政府决策影响,需在改革开放中破除非市场因素干扰,保障市场机制有效运行。

第六,政府与市场关系需理顺。市场机制尚不完善,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有待提高,需明确各自职责边界,实现市场与政府有机配合。

第七,所有制“歧视”现象仍存在。对公有制和非公有制企业认知态度差异,影响公平竞争环境,需消除所有制歧视,确保各类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平等地位。

基于以上问题,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在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符合国情的创新理论、制度和道路为指导,通过不断探索实践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而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责任编辑:刘宇同校对:王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