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排头兵“精气神 奋力谱写新时代首都发展海淀篇章

以“排头兵“精气神 奋力谱写新时代首都发展海淀篇章

2023年,海淀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改革创新为驱动力,深化“五子”联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据悉,2023年,海淀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1.9%,高质量发展动能强劲,同时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城市品质显著提升,城市环境持续优化,科教文卫体全面繁荣,稳稳地托起了群众的美好生活向往。

颐和园

创新驱动 高质量发展动能更加强劲

2023年,海淀区着力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用好区域科技资源和人才智力优势,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原始创新策源功能不断增强。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发布新一代量子计算云平台“夸父”、超大规模智能模型“悟道3.0”、第二代256核区块链专用加速芯片、长安链3.0测试版本等一系列重大成果。支持驻区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发展,首次在半导体材料黑磷中观测到瞬时能带调控,在国际上首次使用化学小分子调控细胞命运等原创性、标志性、突破性科研成果捷报频传。

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构建集算力、算法、数据及应用场景于一体的人工智能生态,出台人工智能大模型创新发展若干措施、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引领发展实施方案,中关村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揭牌,海淀区人工智能产业集群获评国家级优秀产业集群。推动开芯院RISC-V创新链和产业链加速融合,搭建中高端泛工业计算平台与高通量先进计算平台。建设6大医药健康公共技术平台、细胞和基因治疗孵化器及巢生北京合作实验动物平台,支持医药健康产业发展,7家企业的创新药和医疗器械获批上市,智能医疗应用场景建设稳步推进。加快区块链产业发展,布局机器人产业,鼓励空天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推动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首届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大会成功举办。截至目前,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海淀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4.2%;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单位营业收入增长17%,全市占比56%。

创新生态进一步优化。健全科技服务体系,“全链条”企业梯度培育机制、街镇全覆盖协同服务企业机制双向发力;推动硬科技孵化服务升级,创业孵化机构达179家,为企业精准提供空间、培训、投资等优质服务。强化金融服务,成立服务企业上市发展培育基地3个,新增上市企业12家;中关村科学城科技成长基金累计支持项目50个,投资金额超42亿元。持续推动科技成果转化,5个概念验证中心新增转化落地项目52个,完成验证11个。优化知识产权服务,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建设不断深化,全国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工作高水平开展。目前,海淀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预计410件,为全市水平的3倍;PCT专利申请量预计5000件,全市占比45%;技术合同成交额预计3550亿元,全市占比40%;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增112家,全市占比37.8%。

海淀区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强化产业空间管理,新增产业空间130万平方米,存量空间加快提质升级;推动高品质科技园区建设,东升科技园二期等园区投用,园区运营服务能力也不断提升。同时,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扎实推进,“海英计划”“薪火共燃”计划、国际化人才实训班等为海淀留下大批高精尖产业领军人才、青年英才以及国际人才,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独特优势。

京张铁路遗址公园俯瞰图

规划引领 城市功能更加完善

2023年,海淀区有序落地三山五园地区整体保护规划,加快完善区域规划体系,全面推进京张铁路遗址公园沿线街区控规编制。坚定地以规划引领城市建设,以科技赋能城市治理,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疏整促”专项行动深入开展。统筹实施架空线入地,完成2个电力架空线入地工程;12条道路及55条背街小巷通信架空线入地工程完成新建管道铺设;全面开展城市家具精细化规范治理,强化智能化成果应用,充分利用视频全天候巡查发现城市管理问题。

南北均衡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位于北区的温泉科技园三期、海星医药健康创新园B区开工建设,永丰数字科技中心加快实施;中关村三小大牛坊校区建成投用,温泉水厂、3个110千伏输变电工程、亮甲店九年一贯制学校和幼儿园开工建设,北部医疗中心和苏家坨中心医院建设有序推进。南区更新发展加快,北京卫星制造厂科技园、龙徽1910文化创意产业园开园,四季青生命科技园竣工,电科十五所园区改造完成,中关村广场、鼎好大厦B座升级改造先后启动。

交通综合治理深入开展。进一步优化交通路网,新增轨道通车里程9.7公里,新增道路通车里程12.5公里,移交接养城市道路16条,已建成规划城市道路实现“能接尽接”。持续提升绿色出行建设和服务水平,道路慢行系统提升完成80公里,三山五园地区基本实现“三网”互联互通;配合调整优化公交线路18条,增设公交站点30个;持续开展共享单车停车秩序治理,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电子围栏监测实现全覆盖。深化“学医景商”周边交通综合治理,优化提升18个节点交通组织,积极构建通学公交运营管理体系,推出9条试运营线路,服务学生1302人。

协同发展全面推进。全力支持雄安新区建设,支持百度等龙头企业深度参与雄安新区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同时积极推动“三城一区”融合发展。

清河之洲

实事落地 群众生活更加美好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海淀区努力办好惠民实事,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社会事业加速发展。

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能力切实增强。2023年,海淀区新增创业带动就业岗位5.3万个;开展专项招聘活动219场,提供就业岗位13.1万个。制定“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西三旗养老助餐中央厨房投入运营,大牛坊养老和康复中心开工建设,养老家庭照护服务床位已达33485张,适老化改造完成2649户,新增养老机构床位206张、社区养老服务驿站20家、养老助餐点74家。大力推进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托位数已达4925个。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补助和医疗救助帮扶18.1万人次,社会救助资金发放超1亿元;儿童福利院(综合福利院)改造装修工程竣工,填补了辖区无区级儿童福利院的历史空白。

紧扣“七有”“五性”,保障和改善民生。保障房、配租公租房、老旧小区改造、危旧楼房改建等民生项目遍地开花,全市首个自筹资金危旧楼房改建项目——交大东路58号院项目开工建设。多途径扩大学位供给,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加快推动集团化办学,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顺利通过国家评估验收,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深化全国健康促进区建设,深入落实健康北京行动,获评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健康海淀建设深入推进。分级诊疗服务持续优化,医联体建设加快推进,畅通13家医联体三级医院预约转诊渠道,启动建设智慧卫生“一中心、多平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区属医院数据互联互通基本实现。不断提升群众就医购药的可及性和便利性,推动家庭医生与社区“两委一站”对接,为签约居民提供上门服务7.7万人次,提供转诊27.3万人次。

文化文明成为城市靓丽底色。成功创建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顺利通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复核。清华园车站旧址完成修缮并对外开放,“进京赶考之路”(北京段)全貌完整呈现,成为红色文化新地标;流失海外百年的西洋楼7根石柱回归圆明园博物馆。新建公共文化设施11个,社会化合作运营新型公共文化服务空间达49个,举办“海之春”新春文化季、中关村舞剧节、中关村音乐季等各类文化惠民活动12886场,受众2746万人次。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增至59家,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新增9家,推出“文艺思政课”等创新品牌。

此外,海淀区进一步深化社会治理创新,深入开展“每月一题”,与“城市大脑”有机融合,推动主动治理、未诉先办,解决了房屋漏雨、供暖效果欠佳等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强化物业管理,坚持党建引领,深入开展居住小区环境治理和物业服务提升;通过扎实推进城市更新、小片平房区改造、垃圾综合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行动,城乡人居环境在2023年全面提升。

清华园车站

深化拓展 改革开放更加深入

海淀区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政府职能深刻转变,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

一流营商环境成为区域“金名片”。海淀区健全投融资服务体系,在全市首创政府项目投融资批量对接模式,已落地53.4亿元;持续开展财金协同助企专项行动,支持2074家中小微企业借贷118.8亿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全市率先将“证照联办”改革拓展至“个转企”领域,率先实现跨区迁入场景“证照联办”,率先完成企业住所标准化登记改革。加快数字政务建设,“一业一证”“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成效显著,落地区块链政务服务应用场景累计820个,政务服务大模型应用场景建设稳步推进。持续优化企业服务,充分发挥“服务包”工作机制作用,办结企业诉求4068项,办结率99.4%。强化市场监管服务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获评首批全国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第四批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

改革在重点领域向纵深推进。全面实施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政策区级配套措施,关键核心技术“揭榜挂帅”、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落地见效;科创金融服务中心完成人才贷、认股权贷、并购贷251笔,涉资金20.1亿元;外籍人才工作许可和居留许可“两证联办”785人次。

“两区”建设步伐提速,新增入库项目830个,投资额1293亿元。中关村综合保税区获批设立,封关验收所涉主要设施建筑主体完工,编制完成“信息化围网”建设方案,拟入区项目已达60个。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数字智能、科技服务和未来产业培育驶入快车道。持续优化外资外贸发展环境,成功举办国际投资推介会、海淀-中东投融资对接会,组织企业参加服贸会、进博会、美国消费电子展等各类展会,积极推动企业对接优质国际资本。新设外商投资企业349家,实际利用外资预计65.3亿美元,保持全市第一。2023中关村论坛成功举办,论坛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东升大厦

统筹推进 城乡绿意更加浓郁

坚持大尺度谋划、大力度实施、深层次突破,海淀区不断提升区域生态环境品质,把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化为城乡发展的绿色底色。

海淀区加大能源管理和新能源推广力度,“双碳”实现路径更加明晰。空气优良天数277天,细颗粒物年均浓度连续九年城六区最低;深入推进“水清岸绿”行动计划,全区最后一个片区——上庄片区循环水网开工建设,河道生态化治理累计实施完成项目21个,治理河道41.2公里,建设滨水慢行走廊46.6公里,“清河之洲”滨水绿廊、崔家窑湿地公园建成开放;推动保留村供排水治理,雨污管线建设和供水管线更新全部完成,农村地区雨污合流问题基本解决。

5处绿化工程完工投用,新增绿化面积34.8公顷,海淀区绿色空间进一步拓展。海淀区同步推动绿色空间互联互通,打通断点11处,新建绿道32.8公里,三山五园地区与昆玉河、西四环路等重点区域实现绿道贯通;深入开展“美边丽角”行动,12处小微绿地和13处造林及公园绿地建设完成。

2024年,是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十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进一步就能“乘长风破万里浪”,停一步就会“一篙松劲退千寻”。海淀区将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以排头兵的精气神奋力谱写新时代首都发展的海淀篇章,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为北京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张弛校对:王梓辰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