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看!三地协同奋进,交出亮眼答卷

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看!三地协同奋进,交出亮眼答卷

XxjwszC007023_20240226_CBMFN0A002

2024年2月2日拍摄的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建设现场。新华社记者 李木子 摄

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十周年。2月18日,据北京市统计局发布“数说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成效”系列报告的数据显示,2023年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4万亿元,按现价计算,是2013年的1.9倍,十年来经济总量连跨5个万亿元台阶。三地携手在交通、生态、产业、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实现新突破,一个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已经站在新的起点上。

以疏为进,以舍谋得。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山水相连、地域相接,处于同一个大气流场。十年前,京津冀的发展呈现这样的景象:发达的中心,落后的腹地,北京大城市病日益严重,天津带动作用不强,河北产业结构偏重。十年来,京津冀牢牢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北京率先探索以减量发展推进高质量发展新路径,累计疏解退出一般制造和污染企业约3000家,疏解提升区域性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近1000个,北京电影学院等8所市属高校在五环外建设新校区,北京天坛医院等15家市属医疗机构加快建设新院,为优化提升首都功能腾出了空间。三里河地区水穿街巷、庭院人家的历史景观得以重现,中央政务功能集中地区环境品质不断提升。河北沧州抓住发展机遇,积极承接京津企业和产业转移,2022年沧州地区生产总值位列河北省前三。天津通过市场化机制,2023年引进疏解功能资源在津新设机构1793家、总投资超过1830亿元,来自北京的企业、机构在津沽大地生根开花。

一核两翼,协同发展。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棋局中,北京是一核,通过疏解非首都功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两翼齐飞。十年来,北京城市副中心始终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理念,努力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随着一个个重大项目加速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框架有序拉开,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速,未来城市副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将可实现1小时内到达河北雄安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从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设立河北雄安新区开始,雄安新区地上雄安、地下雄安、云中雄安“三座城”同生共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生态设施三大建设统筹推进,城市、商业、公共服务三大功能逐步补齐,雄安工作重心已转向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疏解发展并举。北京城市副中心与雄安错位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任务,实现优势互补、共赢发展,有效解决北京大城市病,形成两翼齐飞的生动格局。

放权赋权,创新改革。赋权不仅仅是简单地把权力的行使主体进行上对下的平移,而是联系副中心的实际,通过赋权来突破体制机制障碍,以改革的手段,来释放更强劲的发展动力,形成副中心锐意改革、勇于创新、生机勃勃的发展面貌。2020年起北京市政府三次向副中心赋权,累计赋权308项,既凝聚了政策合力、提升了副中心的行政效率,又灵活把握项目时序,因地制宜安排建设任务,增强了副中心的吸引力和竞争力。雄安新区自设立之初,就把创新写入基因,在基础设施适度超前的基础上,按照最新理念进行数字化城市建设。然而雄安新区“三校一院”的落地并非易事,雄安新区和北京两地政策门槛,相关政策、标准、手续的差异性都是“三校一院”落地面临的难题。经过北京市政府的统筹考虑、特事特办,京冀两省市政府和雄安新区的相互协商,最终印发《北京市支持河北雄安新区“交钥匙”项目实施暂行办法》,开创了雄安新区项目并联审批新模式,大大提高了效率,加快了进程,“三校一院”的落地也让群众幸福感倍增。

十年来,通过深化改革打破行政壁垒、构建开放的区域统一市场、建立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新机制,京津冀协同发展交出亮眼的答卷,“一核两翼”格局日益清晰、科技创新活力日益澎湃、天更蓝了地更绿了水更清了、民生福祉日益增进。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来源:宣讲家网)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张慕琪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