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摘要: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这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要历史经验,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重要要求。

【摘要】“两个确立”体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然要求;体现党的初心使命,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结晶;承载着新时代党的新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探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证和理论指引;凝结着党的制度建设的艰辛探索,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凝结着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中华民族治国理政智慧的集中体现。

2021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我们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两个确立”重在悟,“两个维护”重在做。只有悟得深刻,才能坚定、自觉做好工作。所以,悟是前提。

确立领导核心与确立指导思想的内核是一致的。领导核心是指导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我们党的领导核心的使命是引领党的事业不断前进。引领党的事业不断前进就要破解、回答时代课题。领导核心最重要的任务是找出一条通向未来的道路。找出道路后,还需要用思想、理论来说明为什么走这条路、怎样走这条路。所以,伟大事业需要领导核心,伟大实践需要科学理论。可以说,无产阶级领袖既是人类解放事业的领导者,又是科学理论的主要创立者。

一、“两个确立”的理论依据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前进和变革的决定力量,领袖和英雄人物的引领作用归根到底必须通过人民群众的实践才能实现。

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这是理解领袖与群众关系最重要的一句话。“两个确立”与“两个维护”的理论前提就是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理解“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这句话有两点要注意的地方:第一,在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过程中,每个人起到的作用不尽相同、有大有小。比如,在一个工作单位中,有的人在领导岗位,起组织作用;有的人在关键技术岗位,负责技术研发;有的人在辅助岗位,做日常工作。第二,人民群众要组织起来,才能创造历史。

如何将人民群众组织起来?列宁曾指出,“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阶级是由政党来领导的;政党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而称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来主持的”。

如何理解“比较稳定的集团来主持的”这句话?邓小平同志指出,“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要有意识地维护一个核心”。

可以看出,领袖、政党、阶级、群众是一个有机统一体。在这个有机统一体中,有两点很重要:一是领袖是在群众之中,而不是在群众之上。领袖本身就是人民群众的一分子。二是领袖是在群众实践中锻炼出来的。

回顾历史,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等老一辈领导人,都是在实践中经过不断磨炼成长为一代伟人的。这也就能印证,马克思的一句话,“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把他们创造出来”。列宁也曾指出,“在历史上,任何一个阶级,如果不推举出自己的善于组织运动和领导运动的政治领袖和先进代表,就不可能取得统治地位”。

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在工作室的椅子上与世长辞。恩格斯在给威廉·李卜克内西的信中写道:“我们之所以有今天的一切,都应当归功于他;现代运动当前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应归功于他的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没有他,我们至今还会在黑暗中徘徊。”这句话体现了恩格斯对马克思领导核心作用的肯定。

毛泽东同志是我们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同志曾强调,毛泽东同志“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指导我们党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我们国家要取得今天的发展成就是不可想象的”。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革命胜利后始终没有形成一个有权威的领导核心。马克思恩格斯都对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进行过深刻总结。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指出革命胜利后组织新政权、维护新政权、建设新政权都需要权威。恩格斯则指出,没有权威就不可能有任何的一致行动。他强调,“能最清楚地说明需要权威,而且是需要专断的权威的,要算是在汪洋大海上航行的船了。那里,在危急关头,大家的生命能否得救,就要看所有的人能否立即绝对服从一个人的意志。”

列宁领导十月革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有以列宁为政治领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坚强领导。在共产党执政后,列宁强调马克思主义政党更要重视维护党的领导核心,他认为必须牢固树立工人阶级的领袖权威和政党形象,坚决反对一切不利于党的团结统一的党内派别活动,指出“任何派别活动都是有害的,都是不容许的”。

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来看,马克思主义政党不可以没有领袖。马克思是第一国际的灵魂,是“出色的第一小提琴手”,“我们之所以有今天,都应归功于他;现代运动当前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应归功于他的理论的和实践的活动;没有他,我们至今还会在黑暗中徘徊”。列宁凭着他在党内的崇高威望和强大影响力,亲自制定了武装起义的计划,亲临一线指挥,才有了十月革命的胜利,才有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毛泽东同志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才有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他“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出来。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邓小平同志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人民才“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才“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要始终成为无产阶级领袖,就必须一身兼备理论力量和实际组织经验。”无产阶级领袖既是实践家,也是理论家。马克思恩格斯在领导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为无产阶级革命和人类解放事业提供了科学指南。列宁成功地把马克思主义同俄国实际结合起来,在领导俄国革命的过程中,创立了列宁主义。

马克思主义不是教义,而是方法。“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因而,这一科学理论到了中国,就要实现中国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党成立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开辟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并推进了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对党的独创性经验作出理论概括,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改革开放以后,以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成功开创、坚持、捍卫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主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伟大实践中,就“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道路方向问题、“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目标任务问题、“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主体力量问题,提出了许多原创性思想,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坚强的领导核心、科学的理论指导至关重要。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着9800多万党员的大党、有着56个民族和14亿多人口的大国,如果党中央没有核心、全党没有核心,那是不可想象的,是很容易搞散的,是什么事情也办不成的。党中央有核心、全党有核心,党才有力量。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