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两个确立”的制度依据
党历来注重制度建设。“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邓小平强调:“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确立和维护核心,是民主集中制的必然要求。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领导制度和组织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标志。这项制度把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和正确实行集中有机结合起来,是科学合理又有效率的制度。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民主是形成全党意志、作出党的决策的必要程序,集中是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统一制定和贯彻执行的必须程序。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必然要通过党的领袖来具体实现。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1994年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指出: “党的历史表明,必须有一个在实践中形成的坚强的中央领导集体,在这个领导集体中必须有一个核心。如果没有这样的领导集体和核心,党的事业就不能胜利。这是坚持民主集中制的一个重大问题。”
在党的二十大党章中指出,“坚持民主集中制”,“必须实行正确的集中,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保证全党的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保证党的决定得到迅速有效地贯彻执行”。如何坚持民主集中制?一是必须充分发扬民主。什么是发扬民主?即用人要民主,决策要民主。二是必须实行正确的集中。什么是正确的集中?即决策要集中,执行要集中。
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发扬党内民主并不矛盾。2017年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发展党内民主。党的重大决策都要严格按照程序办事,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做到兼听则明、防止偏听则暗,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习近平总书记还曾指出,“如果党中央没有权威,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可以随意不执行,大家各自为政、各行其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不干什么就不干什么,党就会变成一盘散沙,就会成为自行其是的‘私人俱乐部’,党的领导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关于民主集中制还要强调两点:第一,不能离开民主讲集中,民主和集中是浑然一体的,离开民主讲集中很容易讲成个人专断,讲成无限权力。党的领导核心并不意味着无限权力、任性决策,而是担负着为大党大国掌舵领航的重大职责。2021年,中宣部发布文献《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与行动价值》指出,“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党的领导核心也要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挥作用,遵守集体领导制度,遵守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法治原则”。这段话指出了两个遵守,一是集体领导;二是法治原则。第二,不能离开集中讲民主。如果光有民主没有集中,那就是分散主义,就是极端民主。
五、“两个确立”的文化依据
各个民族由于其历史发展各异,在其漫长的民族历史长河中所形成的文化也不相同。西方传统政治文化从根本上讲是一种诞生在商业经济之上,以个人为核心,以正义、法治、分权、自由为主要内容的政治文化。比如,古希腊文明以分散的城邦形态而著称。古希腊城邦是一种政治共同体,以城市为中心,周围是乡镇,它们独立自主,形成自治国家。这些城邦在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7世纪逐渐形成,以一个城市或城镇为中心,结合周围农村。
曾经的德意志联邦内部有几十个邦和自由市。这些邦国和直辖市,虽然名义上属于同一个国家,但它们之间关卡林立,并存在着不同的商业法律、税收制度以及户籍限制,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工业原料、商品、劳动力在众多邦国之间流动,税收成本、物流成本、管理成本极高。
而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则是一种诞生在农业经济之上,以王权为核心,以民本、统一、德治为主要内容的政治文化。大一统是执政者与民众共同趋向的国家理想,指向疆域一统、政治一统、文化一统等多重统一。大一统通过编户齐民和建立郡县体系,中央政权能够有效管理和控制国家的边疆和地方,维护国家的统一性和稳定性,这种制度安排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有助于形成中华民族的共同认同。
政治制度方面,希腊城邦多元自治,既有雅典的民主制,又有斯巴达的双王制。中国先秦时期,则是由周代分封制,转为战国末期的中央集权郡县制。出土秦简显示,秦国每扩张一处,都要建立从县到乡的基层政权组织。其县乡官吏要负责收税、组织垦荒、统计户口、记录物产,再把这些信息输送到秦都咸阳编册保存。秦吏也不在一地久留,而是数年一轮换。这是一竿子插到底的郡县制组织方式。在我国封建王朝时代,如果中央政权有力量就能创造盛世;中央政权软弱,就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地方做大;二是内生性分裂。所以,总结中国历史上的经验教训,确立核心、维护核心是遏制地方做大和内生性分裂的最有力武器。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先后发动了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但没能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没能改变中国四分五裂的局面。直到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才把56个民族团结起来,把几亿人民凝聚起来,真正实现了从天下大乱到天下大治,才使中华民族形成一个完整的命运共同体。经过长期奋斗,我们迎来了由衰落到再度兴盛的光明前景。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处于中国政治架构的顶端和政治运行的枢纽,是中国政治方向的引领者、政治体制的统领者、重大决策的决断者、国家治理的领导者。大党治理大国,大国走向强国,今后一个时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都更加需要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都更加需要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这是保证全党团结统一、步调一致,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政治保证。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马克思主义同我国优秀历史文化和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念是融通的。毛泽东同志十分注重中国文化传承,他指出:“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取得的最新成果。
总之,不论是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还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建设、改革史,都充分表明,中央政权坚强有力,国家才能富强、安宁、稳定,人民才能安居乐业。“两个确立”,符合人民利益,符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得到了人民广泛拥护,是党领导人民在长期探索实践中得出来的宝贵经验。
据宣讲家网站报告录音整理
责任编辑:婧雅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