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市委讲师团)依托清华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工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北京联合大学8所高校,组织开展“信仰行”优秀读书心得、调研报告、理论文章评选活动,分别评出一等奖作品各5篇、二等奖作品各10篇、三等奖作品各15篇,现将一等奖作品进行展播。
品总书记知青岁月,悟新青年奋进征程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书心得
清华大学未央书院2023级本科生 周思彤
“日月开新元,万象谱新篇。”当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在天安门城楼之上,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布“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之时,遥远的陕西梁家河村,村民们生活富足,安居乐业。“知青窑”与“淤地坝”,仍静静矗立在这片黄土地上。曾几何时,我无法想象,曾经参与建设它的青年,已从小小的村落,走向了时代的潮头。打开这本《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感悟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代的成长路途,了解一段平凡而又可歌可泣的旅途。
“从北京到陕北,不变的是勤劳朴实的品质。”作为第一位生于、长于新中国的总书记,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与人民站在一起,带领人民共同建成了小康社会。这离不开总书记“扎实的实践基础、理论经验以及由此带来的深邃的思考”。而这些积累,与陕北梁家河密不可分。我们常感叹习总书记作为“北京知青”,带领当地人民建设家园,通过阅读充盈自我;却常常忘记,当习总书记坐上绿皮火车离开北京之时,身陷囹圄的父亲、未知的前路、一穷二白的村落、遥远的他乡……种种困难交织在一起,是需要多么强大的内心与多么坚强的意志,才能迅速转变身心,完成一系列至今仍为当地带来好处的“大事业”!通过知青和农民的话语,我们看到了一位青年迈着踏实沉稳的步伐、带着坚毅的眼神向我们走来。他可以倾囊相助一位素未谋面,真实性未知的“老卫士”;他可以向一位过世的老人——一位老党员的母亲恭敬地吊唁鞠躬;他可以从容地说出“我是一位农民”;他利用每一分闲暇时间来阅读充实自我;他为人谦和,让乡亲们交口称赞。可以说,在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习总书记,完全是凭借着自身勤劳朴实、积极上进的品质,使得同期插队的知青们、梁家河的村民们,即便经过数十年的岁月,仍对当时习近平总书记的所言与所做记忆犹新。
“从陕北到北京,不变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心。”度过前期的适应期后,我们看到,稚嫩的“北京知青”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农村大队党支部书记”。在那个年代,只有习总书记将目光落到了梁家河村。当一些人想着离开陕北回到北京之时,习总书记叩问自己:“为什么我不能在这里做些事情呢?”作为北京知青,深深扎根于西北的黄土地,用自己的见地,为当地带来了淤地坝,至今还造福当地;作为一名青年,有着极强的使命感,牺牲小我的空闲,服务百姓与人民;作为年轻村干部,团结村民,处理矛盾,让大家发自内心的认同与赞美。当插队的知青们相互走访之时,习总书记默默读书,深化理论,并将理论与乡村实际相结合,不断改造、创新,将梁家河村建设得更好,这宝贵的七年岁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求索,同样深刻影响了习总书记。
习总书记,还是第一位“在党和国家各个领导层级都干过”,“中国的西部、中部、东部地区都待过”的总书记。在我读完全书后,我意识到,七年时间很短,只是习总书记成长之路上的一站;七年时间又很长,它在梁家河村民和习总书记的身上,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诚然,在特殊时期,梁家河朴实的村民,保护了青年习近平,梁家河如同一个港湾,能够容纳一位“北京知青”的自由成长。但是,从更长远来看,假如没有梁家河的这段岁月、这段磨砺,青年习近平能否扣好人生的第一颗纽扣,完成从“稚嫩”到“成熟”的转变,进而完成从“农村大队党支部书记”到“党的总书记”的转变,悬而未知。假如没有在梁家河形成的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工作理念,习总书记能否如同今天一样,了解人民、带领人民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划时代壮举,更无从知晓。在那个时代,这个看起来充满挑战与惊险的选择,如今看来,恰是最优解。
再观自我,初入清华园,离开熟悉的家乡,离开父母。平衡学业与生活,更要不断进取,积极争先。恍惚间,情形如同多年前青年习近平经历的一样,只不过我们的前路一片光明。那么,既然在这个最好的时代,我们不会经历亲人离散,贫穷困苦,我们又能否如同多年前陕北的青年习近平一样,潜心钻研,保持初心不改,养成勤劳朴实的品质,为社会与祖国做贡献呢?快节奏的时代中,我们往往沉溺于互联网的虚拟世界中,每天忙碌,却又没有目标和方向。捧起这本书,那青年捧书静读的身影,奔波劳作的身形,缓缓浮现,锐利坚定的目光,一扫内心的迷茫。
习总书记亲切寄语青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遥看过去,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坚持真理,坚守理想;锤炼自我,增进本领;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负人民,不负国家。如今,时代的接力棒传到了我们新青年手中。走入清华园,走入“红色工程师的摇篮”,我们更应要用无限进步和无尽可能,精数理、夯基础、立大志、练实功,既要“乘风破浪”,更要“遥遥领先”,许自己一个光明,精彩的未来,如同青年习近平一样,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实践中实现青春梦想!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委教育工委2023年联合启动“‘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推出“信仰行、红色行、古都行、文艺行、志愿行、园区行”系列活动。成效明显,反响热烈。有效引导高校学子深刻感悟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夯实广大青年学生理想信念和初心使命的思想根基。2024年,市委宣传部、市委教育工委、市社科院(市委讲师团)将继续联合首都部分高校、北京市各区各系统单位,扎实推进“信仰行”系列活动。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