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起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磅礴力量
杨奎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和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和根本宗旨,更加牢固地确立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然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人民是改革的主体: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是改革开放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生命线。紧紧依靠人民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完成新时代的使命任务迫切需要党员干部提高对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能力和水平,深刻理解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要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和专家意见,以及基层经验充分吸收进来,办成一些惠民意、暖人心的实事。
人民是改革的阅卷人: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实效和人民群众满意度检验改革成色。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只有经得起人民群众评价的改革成果,才是我们追求的中国式现代化所要取得的实效。要注重群众评判,增加群众的话语权、评判权。当然,由群众来评价改革成效不能走过场,必须要有约束力,群众拥护什么就鼓励什么,群众期盼什么就做好什么,群众反对什么就纠正什么。
人民是改革的主角: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确保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制度保证。人民至上的理念是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政治理想和价值追求,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兴党之基,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党领导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最新成果。持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推进人民主体性与民主过程性的有机统一。
人民是改革的主力:要筑牢团结奋斗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最大同心圆。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在于实现人的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根本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构建新质生产力重在激发全社会每个建设者的创新创造活力。历史证明,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领域和环节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实践。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中国人民的事业,人民永远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最坚实的依托、最强大的底气。
(作者为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