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上午,北京市“爱我国防”全民国防教育宣讲团门头沟区专场宣讲活动在斋堂镇马栏村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红色大讲堂举办。
本次活动通过现场直播的形式开展,现场来自门头沟区委宣传部、区委党校、区国动办、斋堂镇以及北京电影学院的党员干部群众、驻区部队官兵、消防指战员、师生代表100余人聆听了报告会。近千人同步线上聆听宣讲。
报告会上,来自各区各系统各行业的宣讲员讲述了自己保家卫国和参与国防建设的感人故事:
有着30年军龄的国家一级战斗英雄张茂忠,在边境防御作战时,带领全班与敌人连续激战五个昼夜,打退敌人41次进攻,牢牢地守住了阵地,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祖国的热爱与忠诚。
来自雷锋班的李峰威,三十多年来把雷锋精神传播到祖国大地,在百万建筑工人中,加强国防教育,开展“雷锋精神进工地”活动,让雷锋精神在国防建设中激发出更加蓬勃的力量。
曾在共和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服役、戍卫祖国万里海疆的祝嘉越,退伍后成为一名乡镇基层干部,在基层治理一线继续守护人民,映射出广大退役军人群体退伍不褪色、退伍不退志的优秀品质。
来自石景山区八角北里社区的居民张静淑,深情讲述了她的家庭与国防的不解之缘,坚定支持儿子驻守在祖国海防线上,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全家为国防”的家国情怀。
16岁从军的李春甫为在场观众讲述了自己当兵保卫人民,退役服务人民的感人故事。近40载的空乘服务中,他用实际行动展现了一名老兵的军人情怀和对祖国的热爱。
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教授王晓辉,讲述了参加联合国苏丹达尔富尔地区维和行动的经历,在万里之遥感受祖国的强大,体现了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
66322部队少校军官赵春云,讲述了自己如何在党的强军思想引领下,立足本职、逐梦强军,为国争光,并在平凡岗位干出一流成绩的光荣历程。
7位宣讲员结合自身经历与个人感悟,从历史事件、时代使命、青年担当等多个角度切入,通过生动的故事,声情并茂的宣讲,再现了国防故事中蕴含的精神力量,表达了对党、对国家、对国防事业的忠诚、热爱与担当。
一句句平实朴素的话语,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一颗颗为国为民的赤胆忠心,生动展现了当代军人保家卫国的精神世界、复转军人退伍不褪色的家国情怀,以及普通百姓胸怀祖国、为强国复兴忘我工作的时代精神。宣讲团成员的精彩宣讲赢得了在场听众的强烈共鸣和阵阵掌声。
北京电影学院教师张月表示,宣讲员们守护国家安宁,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点燃了在场每一个学生心中的爱国情怀。大家都深刻体会到了和平背后的不易与牺牲,也看到了坚韧不拔和奋斗的力量,更感受到祖国的强大。作为教育工作者,本次宣讲活动有助于厚植培养学生们的家国情怀,建立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对他们今后的艺术创作非常有帮助。
区国动办综合协调科科长吕莹表示,聆听了宣讲员的故事,感受到他们的爱国情怀,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清澈的爱,只为中国”。尤其是听到张茂忠同志讲述战斗经历,内心由衷地感受了爱国才是最真挚、最伟大、最有力量的情感。同样作为一名国防动员系统工作人员,要向宣讲员们学习,热爱国防事业、支持国防建设、促进国防发展。
斋堂镇党群办干部刘洋表示,听完宣讲员的故事后十分振奋,也深刻认识到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也认识到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性。斋堂镇是富有红色文化底蕴的镇域,历经过战争洗礼,有许多抗日英雄,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了今天的和平与繁荣。作为青年干部更应该担起时代使命,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近年来,门头沟区高度重视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系统梳理区内全民国防教育基地情况,推荐平西情报联络站纪念馆、安家庄红色教育基地等6个基地申报2024年度北京市级全民国防教育基地。用好“京西讲武堂”特色品牌,重点抓好领导干部、青少年学生等重点人群国防教育,组织“全民国防 强国有我”全民国防教育活动、初任处级干部“军营一日”国防安全教育及军事体验教学活动,发挥“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带动作用,开展“心系国防 有你有我”青少年全民国防教育主题活动,不断扩大国防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斋堂镇作为红色老区,在抗日战争年代是平西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冀热察抗日根据地的核心组成部分,489位英烈为国捐躯。斋堂镇持续深入挖掘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形成“九朵红花”等系列红色故事,创建了“英勇斋堂川”红色党建品牌。
马栏村作为冀热察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心,萧克、宋时轮、邓华等30多位共和国将领曾战斗于此,被称为将军的摇篮,北京的延安,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旧址也作为市级全民国防教育基地发挥着提高公众的国防意识、普及国防知识、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全民素质的作用。马栏村还作为“学习强国”驿站和线下体验空间,为各级党组织党建活动提供了更多选择。
现村内共有各类红色历史遗迹达二十余处,占村内现存房屋近20%。2021年1月马栏村成功入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批公共文化传播基地。除此之外,斋堂镇文物古迹众多,有113处不可移动文物,其中3处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6个“中国传统村落”,其中2个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2024年7月1日,京蔚高速北京段正式通车,北京城区到斋堂镇的距离大大缩短,随着门头沟区“一年基本恢复”的重建任务如期完成,斋堂镇也将以新的面貌为五湖四海的游客讲述革命老区的红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