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国际> 正文

李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新中国成立75周年国际交往回顾(4)

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宗旨——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下大同”“和合共生”“天人合一”等理念。《礼记》写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也是马克思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丰厚遗产。《共产党宣言》强调,“工人没有祖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充分表达国际主义思想。

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内涵的认识,有一个发展演进的过程。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这一概念,明确“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指出:“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的人文观、新的发展观、新的生态观、新的世界观、新的国际观、新的外交观、新的历史观。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秉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宗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追求人类共同的美好生活。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真诚呼吁,世界各国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中国人民愿同世界人民携手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西方提出的冷战思维、强权政治、零和博弈、丛林法则、以邻为壑等思想,形成鲜明对比。

总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理念,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懈追求的总目标,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被写入党章和宪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回答和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时代之问的中国方案,我们要以确定的中国方案应对不确定的世界和未来。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让我们携起手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为实现世界永续和平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不懈奋斗。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范璧萱校对:李天翼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