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党建> 正文

郇雷: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根本途径和重大意义(2)

二、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根本途径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根本途径,就是坚持“两个结合”。中国共产党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具有深刻的历史认知和自觉的使命意识。那么,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安阳考察时明确指出,“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两个结合’”。而“两个结合”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一)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

我们党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的认识,经过了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成熟认识。毛泽东同志指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进一步提出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成为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走自己的道路,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邓小平同志强调:“中国搞社会主义,强调要有中国的特色。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但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和创新党的理论创新历史经验,在强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认识上的重大突破。这是从“第一个结合”到“第二个结合”、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的发展历程。

需要指出的是,“两个结合”内在统一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这一重要概念虽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后提出来的,但是“两个结合”的历史实践始终贯穿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阶段。从词义上看,“中国具体实际”指的是基本国情、发展阶段、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等条件要素有机统一的整体,“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内在包含了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的价值主张。举几个例子。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就意识到“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民族一切文化、思想、道德的最优秀传统的继承者,把一切优秀传统看成和自己血肉相连的东西,而且将继续加以发扬光大。”比如,作为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实事求是”一词最早出现于《汉书·河间献王传》,作者班固评价河间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原意指的是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后来,毛泽东同志在长期实践中把实事求是的内涵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进行了重新阐释,形成了现在意义上的实事求是,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这也是“两个结合”的内在体现。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明确讲到,新民主主义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产物,既是马克思主义的文化,也是带有鲜明民族特点的中国的文化,“民族的形式,新民主主义的内容——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新文化”。

“两个结合”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内在逻辑的最新表达和集中概括。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规律性认识从“一个结合”发展为“两个结合”,主要基于以下两个原因:一是从过程层面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变化前所未有,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和实践课题。”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史无前例地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迫切需要中国共产党拓展和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实现路径。马克思主义不仅要解决如何在中国落地生根的问题,更要解决如何枝繁叶茂的问题,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必须深植中华文化沃土,从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厚养分。二是从结果层面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两个结合”的理论成果就是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从这个层面上讲,“两个结合”作为一种新的话语体系,具有独特内涵和标志性意义,它体现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经验概括,是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的重要依据。面向未来,“两个结合”的提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的高度共识和基本思路。

责任编辑:赵苇校对:王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