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飞跃是马克思主义螺旋式发展的典范
知向何处,则不惑于方向;明所从来,则不竭于动力。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阻断了近代中国社会正常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国落后了。这种落后,最主要的是两个方面:一是科学技术落后,二是社会制度落后。在追赶时代的过程中,中国曾向西方学习,既从器物方面进行过努力,也从制度方面进行过尝试,但最终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命运问题。历史证明,以西为师,走西方的道路走不通。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历史地看,这是一个关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极其重要的政治事件和文化现象。但是,历史也证明,在中国当时的客观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不可能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通过首先占领中心城市来取得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而是迫切需要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革命的目标相同,革命的路径有别。历史同样证明,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中,既要反对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又要反对经验主义,正确的路径是“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即实事求是,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毛泽东同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伟大开拓者。在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并在党的七大上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在党的七大上,刘少奇同志指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的共产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党的七大通过的党章总纲指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链条上,毛泽东思想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变成了中国的东西,在中国落地扎根、深入人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
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明确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提出小康社会目标,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政治保证、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链条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特别是毛泽东思想增添了全新的东西,指明中国发展繁荣的正确道路,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
从不同的维度考察和概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的百年主题,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新中国成立后从“一五”计划到“十四五”规划一以贯之的主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从新的实际出发,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个明确”“十三个方面成就”,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十六个方面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概括了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人类文明和世界智慧的时代精华。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链条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增添了全新的东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因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要的中国意义。同时,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取得成功,使马克思主义以崭新形象展现在世界上,使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面对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答案,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担当、人民情怀、文化底蕴和科学方法。因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恩格斯指出:“从一种运动形式转变到另一种运动形式,总是一种飞跃,一种决定性的转折。”实践的飞跃是如此,理论的飞跃也是如此。这就是理论创新螺旋式发展的逻辑。这种发展,不仅证明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而且证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飞跃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