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根。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毛泽东同志指出:“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这是第一。但是,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这个“脉”就是马克思主义的魂脉,这个“时”就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时代。我们今天讲不丢“老祖宗”、必须“讲新话”,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守魂脉的清醒和坚定。
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历久弥新,在当今中国社会生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在人类文明史上,中国是世界上保留历史记忆最为丰富的国家,浩瀚的历史文献是中华文明的表征,其包罗万象的内容是中华文明进步的印证。
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指出:“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前创造的文字至今仍在使用。2000多年前,中国就出现了诸子百家的盛况,老子、孔子、墨子等思想家上究天文、下穷地理,广泛探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真谛,提出了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他们提出的很多理念,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自强不息等,至今仍然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同时,“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等中国诸子百家学说至今仍然具有世界性的文化意义”。“四书五经”和《史记》《齐民要术》《梦溪笔谈》《永乐大典》《天工开物》等典籍,蕴含着取之不尽的文明智慧和用之不竭的实践道理,是解开中华文明延续密码的历史文化钥匙。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受到中国人民热烈欢迎,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决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融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基石。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这种突出特性表现为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根深才能叶茂,本固才能枝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明,是其根脉延展、返本开新的历史必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