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实践要求(2)

摘要:习近平法治思想开创制度创新新范式,以法治现代化重塑国家治理格局。面对数字文明挑战,建立立法纠偏快速响应机制,同步完善涉外法治规则体系。融合历史积弊清理与未来治理前瞻,既根植中国治理实践破解“放管服”改革难题,更通过制度型开放贡献全球治理智慧,彰显新时代中国法治文明的原创性突破。

2013年到201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共收到公民、组织提出的各类审查建议1527件。201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共收到公民、组织涉及规范性文件的各类来信来函4578件,可以明确为审查建议的有1229件。201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对公民、组织提出的138件审查建议进行了审查研究。此后,2020年共收到公民、组织提出的审查建议5146件;2021年共收到6339件;2022年共收到4829件;2023年共收到2827件。上文指出,我国公民也可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就法规和司法解释的合法性提出审查建议。这一点与其他国家不同,其他国家只有制度的受害人才能提出审查建议,我们没有这样的限制。所以,未来这一数字或将继续增加。

多项规定被废止或修改。例如,根据2016年浙江省一位公民提出的审查建议,对有关地方性法规在法律规定之外增设“扣留非机动车并托运回原籍”的行政强制的问题进行审查研究,经与制定机关沟通,相关地方性法规已于2017年6月修改。

根据2016年中国建筑业行业组织提出的审查建议,对地方性法规中关于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以审计结果作为工程竣工结算依据的规定进行审查研究,于2017年2月致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要求对地方性法规中直接规定以审计结果作为竣工结算依据,或者规定建设单位应当在招标文件或合同中要求以审计结果作为竣工结算依据的条款进行清理,适时予以纠正。

根据2017年北京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浙江财经大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四位学者联名提出的审查建议,对涉及人口与计划生育的地方性法规中关于“超生即辞退”的规定进行审查研究,于2017年9月致函有关地方人大常委会,建议对有关地方性法规中类似的控制措施和处罚处分处理规定作出修改。

根据2017年上海大学等20多所高校108位知识产权专业研究生联名提出的审查建议,对地方性法规中规定的著名商标制度进行审查研究,于2017年11月致函有关地方人大常委会,要求对有关著名商标制度的地方性法规予以清理废止,并致函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建议其对涉及著名商标制度的地方政府规章和部门规范性文件同步进行清理。

2017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期间,有45位全国人大代表分别联名提出5件建议,要求对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二十四条关于夫妻共同债务承担的规定进行审查。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明确指出,夫妻双方共同签名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以及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但是,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

有的地方性法规将具有本地户籍规定为在本地从事出租汽车司机职业的准入条件,有全国人大代表对此提出审查建议。经审查认为,以本地户籍作为在本地从事出租汽车司机职业准入条件的规定,不符合党中央关于“引导劳动力要素合理畅通有序流动”“营造公平就业环境,依法纠正身份、性别等就业歧视现象,保证城乡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权利”的改革精神,已要求制定机关作出修改。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贯彻这一精神,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对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域相关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清理,对已经不适应现实情况的过于严厉的处罚处分处理规定,先停止执行,再适时作出修改。

有的地方性法规规定,全面禁止销售、燃放烟花爆竹。有公民和企业对全面禁止性规定提出审查建议。202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经审查认为,大气污染防治法、国务院制定的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对于销售、燃放符合质量标准的烟花爆竹未作全面禁止性规定,同时授权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划定限制或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时段和区域;有关地方性法规关于全面禁止销售、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与大气污染防治法和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不一致;关于全面禁售、禁燃的问题,认识上有分歧,实践中也较难执行,应当按照上位法规定的精神予以修改。

另外,关于立法放水问题,2017年6月,在党中央通报甘肃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深刻教训后,对专门规定自然保护区的49件地方性法规集中进行专项审查研究,并于9月致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要求对涉及自然保护区、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地方性法规进行全面自查和清理,杜绝故意放水、降低标准、管控不严等问题。

(二)宪法至上

党的十九大报告、二十大报告 ,以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都强调了维护宪法权威。

1. 宪法实施

2022年12月,在现行宪法公布施行4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题为《谱写新时代中国宪法实践新篇章——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40周年》的重要文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维护宪法权威和尊严”“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宪法的实施,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实施,包括根据宪法立法,根据宪法对国家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决议,根据宪法所确立的国家机关的关系进行运行,国家机关根据宪法行使职权。二是间接实施,也就是法律的实施。法律是依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体现宪法的原则和精神。实施法律,本质上就是实施宪法,要在宪法层面理解法律的含义。比如,只有在宪法层面理解平等原则,才能依照法律规定处理相关问题。

2. 合宪性审查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合宪性审查工作非常重要,俗称为宪法的“牙齿”。我们为什么怕老虎?因为老虎有牙齿;宪法为什么有权威?因为要进行合宪性审查。我国宪法明确规定:“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为维护宪法权威,必须要严格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

关于开展合宪性审查工作的权力归属问题,目前,世界上主要有三种类型,美国型、德国型和法国型。美国联邦各级法院可以审查立法机关通过的法律是否与宪法相抵触、审查各级政府颁布的法令的合宪性。德国实行宪法法院审查模式。法国设立宪法委员会。那么,我国能不能学习这三种宪法制度呢?不能。根据我国的宪法制度,我国是由最高权力机关来进行合宪性审查,即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负责。谁有权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合宪性审查建议?主体资格的规定与合法性审查的主体资格规定一致。

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合宪性审查工作,废止并修改了一些规定,形成了我国特有的宪法案例。例如,废止收容教育制度。2019年12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废止有关收容教育法律规定和制度的决定》。此后,虽然卖淫嫖娼依然是违法行为,但是限制人身自由的时间由以前的最短6个月,变为最长15天。

终结城乡居民“同命不同价”现象。2022年4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修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新司法解释将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以及被抚养人生活费由原来的城乡区分的赔偿标准修改为统一采用城镇居民标准计算,不再区分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从法律上讲,任何人都是平等的,不应以身份为衡量标准,区别对待。

废止交警有权查阅和复制机动车事故驾驶员通讯记录的规定。部分地区的道路交通安全条例规定,为调查交通事故案件,交警可以查阅或者复制交通事故当事人通讯记录。而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目前,相关地区已经修改了此项内容。

废止关于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或者本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教学的规定。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对有的民族自治地方民族教育条例等法规提出合宪性审查建议,认为条例中的有关规定存在合宪性问题,不利于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经审查认为,宪法和有关法律已对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出明确规定,包括民族地区在内的全国各地区应当全面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有关法规中的相关内容应予纠正。经沟通,制定机关已废止有关法规。

2020年,有政协委员建议对机场建设费,即“民航发展基金”进行合宪性审查。经审查认为,征收民航发展基金不属于宪法规定的对私有财产的征收或者征用,不存在与宪法相抵触的问题。但是,征收民航发展基金依据的是国务院文件和有关部门规章,与2014年修改后的预算法关于政府性基金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征收的规定不符。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已向司法部发函,督促完善征收民航发展基金的法律依据。

废止有些地方扩大袭警罪范围的规定。有的省级法院、检察院、公安厅就办理袭警罪案件联合发文。经审查研究认为,该联合发文涉及犯罪构成具体内容,扩大了法定袭警罪、妨害公务罪的惩治范围,超出了刑法规定范围;立法法是重要宪法性法律,有关联合发文不符合立法法关于“两高”以外的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不得作出具体应用法律的解释的规定,超出了制定机关权限。制定机关已发文通知停止执行有关文件。

关于调用检察官是否可代表本院出庭的规定的争议,经研究认为,宪法和有关组织法等法律共同构成检察权行使的法律依据,根据人民检察院组织法有关规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可以调用辖区的检察人员办理案件;被调用的检察人员代表办理案件的人民检察院履行出庭支持公诉等各项检察职责的,须经本级人大常委会作出相关任职决定。

废止连坐的规定。有的地方对涉罪重点人员的配偶、子女、父母和其他近亲属在受教育、就业、社保等方面的权利进行限制。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经研究认为,任何违法犯罪行为的法律责任都应当由违法犯罪行为人本人承担,而不能株连或者及于他人,这是现代法治的一项基本原则。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与有关主管部门督促有关机关对通告予以废止,支持有关主管部门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自查自纠,防止、避免出现类似情况,确保执法司法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规范推进。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