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郑茜:“非遗”遗产化与资源化的蝶变新生(3)

三、资源化:“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资源化是非遗现代化的编码过程,遗产化让地方性的文化传统进入主流文化的话语流通范畴,资源化则使其进入资本流通领域,让非遗融入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说到“资源”,我们可能自然会联想起石油、煤炭这些推动工业化进程的资源,而非遗是否也具有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当前,非遗正在快速完成资源化的价值转型,正在成为推动地方旅游业、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动力。

经过遗产化和资源化的过程,非遗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动力资源。近年来,我国媒体频繁使用“非遗+”的表述形式,提出“非遗+旅游”“非遗+扶贫”“非遗+特色街区”“非遗+研学”“非遗+民宿”“非遗+演艺”“非遗+文创”等。在这一过程中,非遗扮演赋能者的角色,“非遗新经济”的提出将非遗置于全新的生产关系中,使其与各类经济实践产生密切互动。非遗改变了以前弱势文化的形象,展现出更为强大的新形象。

(一)“非遗+扶贫”

2018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扶贫办印发通知,确定第一批10个“非遗+扶贫”重点支持地区,支持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截至2019年,各重点支持地区陆续设立156家非遗工坊,取得良好成效,形成一批可推广、可持续的经验做法,同时依托82个就业带动性强的非遗项目,推出142个特色品牌。

(二)非遗产业化

2019年春节期间,“年画重回春节”系列活动,让人见证了一项古老文化在产业化运作中乍醒复活的奇迹景观:年画展览、售卖、体验、游戏等全业出动;产品设计、包装、动画等全面出击;食品、文具、家居、表情包等全景覆盖;参与者超5000万人次,曝光量超7亿次,成功地使年画在2019年春节变成新消费品。

黑龙江海伦市政府为推动汉、满、达斡尔等民族风格的海伦剪纸形成产业化优势,抢占国内剪纸市场,不惜将整个海伦市变成剪纸的世界:剪纸街、剪纸大师工作室、剪纸艺术馆;路边有剪纸灯箱,商场有剪纸长廊……这一独特的市容市貌,塑造出中国剪纸产业舍我其谁的气象。

近年来,一些知名设计师开始系统介入非遗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中,国家也出台了一些激励政策,支持高校、企业到民族地区成立传统工艺工作坊,将现代设计与传统工艺有机结合,推出多种文化创意产品。对此,有人评价,“非遗即生活”“非遗是以更美更精致的方式生活”。比如,黎族设计师在传统黎锦工艺基础上,加上时尚元素,在国际时装周上大放异彩。

在进行创意设计的过程中,非遗的原有形态可能发生改变,形成新的传统,比如羌绣。2008年汶川地震后,非遗为灾后重建工作作出重要贡献,很多企业通过对羌绣的转化利用进行扶贫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在一期羌绣传承人培训班上,外来的设计师提出将羌族的传统纹饰绣在皮料上,而不是传统的布料上,很多绣娘因这种行为打破传统而犹豫再三,只有一名绣娘愿意一试。这款皮质羌绣包广受欢迎,让更多绣娘愿意接受新的传统。

资源化还会推动非遗的价值升级,带来新的概念,如“非遗经纪人”“非遗创意设计授权”等。比如,2019年,国家级非遗羌绣传承人杨华珍在成都国际非遗节上成功授权了自己的IP。通过创意设计,非遗融入我们的当代生活,古老的传统再度成为流行,实现了“二次发育”。

十几年前,我们还在忧心如何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多位学者振臂高呼,号召全民投入留住精神家园的保卫战;如今,我们看到,中华民族迎来高度文化自信,我们已不再仅仅坚守充满悲情色彩的阵地防御战,而是吹响了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号角,发动一场主动出击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地域在扩大,意义在扩容,成为具有全民性的文化资本并实现全球流通。这是我们十几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每一位中华儿女在感到骄傲和自豪的同时,也要担起责任,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范璧萱校对:李天翼监审:赵冠霞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