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精神象征,承载了中华民族内化于心的精神价值,在中华文明史和中华各民族融合发展历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4月23日,北京市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理论宣讲“理论+百姓+文艺”特色宣讲活动在门头沟区举办,宣讲团以“讲好长城故事 弘扬长城文化”为主题进行宣讲,近百名党员干部群众现场聆听。
理论观点
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祝志男教授从“长城——中华民族的图腾”“党的历代领导人对长城精神的传承”“新时代讲好长城故事 弘扬好长城文化”三方面生动阐释了源远流长的长城文化和内涵丰富的长城精神。
她强调,长城是精神的图腾,是唯一由中华儿女用智慧、力量、身躯修筑的,历经千年不毁的精神图腾,饱含民族团结友谊、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等精神情感的不朽作品,是历史的,也是时代的,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
特色宣讲
古老的长城,为中华民族连结全世界进行着独特的“长城外交”。活动中,百姓宣讲员延庆区长城管理处外事接待办公室科员史馨格讲述了她为外宾讲解长城故事,让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宾了解长城文化,读懂长城文化的经历。
“在接待来自俄罗斯的一位外宾的时候,他听我说修建长城是为了抵御北方敌人的时候,忽然说:‘我的祖先就在长城北边,那不是防御我吗?’我笑了笑,说:‘长城在古代是一个防御工事,长城在今天是连接世界人民友谊的纽带。’他听完了,认真地说:‘是啊!长城太伟大了!它超越了原来的目标,鼓励全世界人民和平与交流。’这是我最得意的一次接待工作。”
北京曲艺团快板演员郭迎欢、孙国松生动讲述了延庆区石峡村村民梅景田老人在长城上清理杂草、捡拾垃圾,持续40年保护长城的故事。在他的带领下,石峡村成立了长城保护志愿服务队。他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以实际行动践行保护好、传承好这一历史文化遗产的使命与担当。
整场报告深入浅出,活泼生动,对于全区广大党员干部深刻理解、准确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精髓要义有很大帮助。
观众感言
门头沟区委党校宣讲员张董
理论+百姓+文艺的宣讲形式新、内容新、优势互补,理论宣讲更加生动、百姓宣讲更有说服力、文艺宣讲有了理论依托,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推动了党的创新理论通俗化、大众化、轻巧化传播。通过此次观摩学习,我们会把市级特色宣讲的模式经验进一步借鉴转化到本区宣讲设计开发中,使党的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
龙泉镇干部何珊珊
参加这次活动让我深受触动,祝志男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配合生动的百姓宣讲和快板表演,让我对长城文化有了更立体的认识。长城不仅是雄伟的建筑,更是中华民族坚韧精神的象征。特别是普通守护者的故事,让我感受到文化传承的温度与力量。今后我会更关注长城保护,并积极向身边人传播长城文化,让长城精神代代相传。
区民政局干部王洋
作为新时代的一员,这场活动让我意识到:讲好长城故事不仅是专家的责任,更是每个人的使命。尤其今天理论、百姓、文艺三种视角的融合,让我仿佛触摸到了长城的“心跳”。我也将发挥自身作用,不断弘扬长城文化,助推长城文化“活”起来,走进生活、贴近人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