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要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大力发展服务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逆全球化趋势加剧。在此背景下,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提振消费对于稳定经济增长、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增强“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的信心,正是激活消费市场活力的关键所在。这需要从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提升商品质量和服务供给、筑牢社会保障网等多个维度协同发力。
我们不仅依靠发放补贴、消费券这样的短期刺激措施,更需要一种长效机制来筑牢消费根基。例如,通过发展新兴产业,创造更多高质量的就业岗位;鼓励企业、个人创业创新,给予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拓宽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渠道;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投入,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这些举措表面是在为中低收入群体“输血”,实则是为经济发展“造血”。当人们对收入有稳定且乐观的预期时,便有了消费的底气,能够从容地进行消费决策,夯实消费根基。
提升商品质量和服务供给,是推动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消费的重要保障。今年4月8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推广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服务措施的公告》,对离境退税“即买即退”的主要内容、办理流程和施行时间作出明确规定,将该项服务措施从多地试点推广至全国。这意味着境外游客在全国范围内可享受到离境购物的当场退税服务。与此同时,各大城市围绕消费全链条推出便利化措施,优化支付、购物、交通等环节体验,让外国游客的购物体验感到十分愉悦。我国发展入境消费,一方面,应持续深化服务业开放,破除制度壁垒,吸引国际优质服务资源,提升服务供给水平;另一方面,要强化消费品牌引领,培育本土特色品牌,提升品牌国际知名度与影响力。通过这些方式,实现商品与服务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构建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的消费发展格局。
提振消费信心,筑牢社会保障网不可或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不可避免会面临疾病、失业、养老等风险。为应对这些不确定性,消费者会选择减少消费增加储蓄。因此,我们需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加大生育养育保障力度;健全失业保险制度,为失业人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就业培训服务;加强养老保险体系建设,确保老年人能够安享晚年。只有当社会保障网足够坚实,切实消除消费者的后顾之忧,人们才会更愿意释放消费潜力、大胆消费,从而为消费市场的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增强消费信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管齐下、综合施策。最具活力的消费市场,必然深深扎根于人们获得感十足的土壤之中。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让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宣讲家网 杨小英 )
作者单位:武汉江夏经济开发区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