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9日是第15个“中国旅游日”。谈到旅游,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旅游是修身养性之道,中华民族自古就把旅游和读书结合在一起,崇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广袤富饶的平原,碧波荡漾的水乡,辽阔壮美的草原,浩瀚无垠的沙漠,奔腾不息的江海,巍峨挺拔的山脉……9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旅游资源无比丰富,自然之美美不胜收。让我们怀着“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的快乐心情,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5月19日,情景剧《山河行歌》在2025年“5·19中国旅游日”主会场活动上演出。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促进经济发展。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旅游发展步入快车道,形成全球最大国内旅游市场,成为国际旅游最大客源国和主要目的地,旅游业从小到大、由弱渐强,日益成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民生产业、幸福产业,成功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中国旅游发展之路。一业兴、百业旺。文旅市场“百花齐放”,不仅凝聚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打开了经济发展的新窗口。我们要推动旅游业持续“热辣滚烫”,把握文旅消费增长新机遇,不断发挥综合带动作用,释放强大“乘数效应”,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构筑精神家园。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通过打造更多人们喜闻乐见的文旅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我们在文旅演艺作品的创作上深耕不辍、精益求精,追求作品的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受众性的高度统一,不断开创文旅发展的新局面;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坚持守正创新,积极探索将旅游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相结合,让两者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依存、相互促进,通过保护和科学合理的旅游开发,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人增强文化自信、构筑精神家园。
展示中国形象。旅游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积极促进中国与世界的对话,在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中,我们要不断提升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积极推进对旅游资源进行规范化系统化梳理、优化和提炼,提炼出与自身相符合的视觉形象,提炼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契合的代表性符号,并用易于被公众和国际社会接受和理解的方式,系统呈现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载体的价值和意义,促进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合作、互利共赢。
感悟文化之美。山河万里,各美其美,展现勃勃生机。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自然景观与自然教育良性互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融合发展中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壮美画卷。我们要增强工作责任感使命感,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守正创新、提质增效、融合发展,统筹政府与市场、供给与需求、保护与开发、国内与国际、发展与安全,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不断推出更多更好的旅游产品,加快建设旅游强国,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宣讲家网 李永杰)
作者单位:延安市接待处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来自新华社,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