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8日至9日,中央周边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强调,要“高举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携手周边国家共创美好未来”。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蔓延,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人类社会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面临重大挑战。把握历史主动,全方位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是维护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共同应对风险挑战的必然要求,也是同周边国家深化全方位合作、加强各领域交流、强化命运共同体意识、共创地区发展繁荣的必然要求。
一、构建“同享机遇、合作共赢”的周边经济共同体,是实现中国和周边共同发展繁荣的重要基础
我国是世界上拥有邻国最多的国家,陆地边界22000多千米,大陆海岸线18000多千米,周边国家多达29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坚持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同周边国家政治互信不断深化。进入新时代,中国积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作出正确历史选择,与周边关系实现新突破。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将“一带一路”比作亚洲腾飞的两只翅膀。中亚地区是共建“一带一路”首倡之地,也是首要的受益对象,中国同所有中亚国家都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作为共建“一带一路”重要先行先试项目,中巴经济走廊已为巴方带来250多亿美元直接投资,创造了23万个就业岗位。中国与东盟连续5年互为最大贸易伙伴,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取得实效。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全面有效落实,双方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升级议定书尽快签署实施。目前,中国已同周边17国达成构建命运共同体共识,同周边25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成为18国的最大贸易伙伴。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中国与周边国家同享机遇、合作共赢,中国式现代化的成果正在与周边国家共享,中国式现代化的理念和经验也成为周边国家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加速度”的来源。中国周边伙伴关系网络在结构上具有开放性、多元性、层次性和互补性等特点,随着中国与周边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合作的深化,在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等新领域合作的拓展,必将进一步促进地区的融合发展,共同增进人民福祉。
二、构建“守望相助、安危与共”的周边安全共同体,为亚洲安全模式提供战略支撑
世界上不存在安全的孤岛,普遍安全才是真正的安全。当前,国际局势错综复杂,无论是对于中国“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来说,还是对于中国同周边国家建设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五大家园”来说,都必须处理好发展和安全关系,共同打造和巩固战略互信、深化发展融合、维护地区稳定、扩大交往交流的周边政治安全共同体,为促进共同发展繁荣创造必要的地区安全稳定环境。
历史昭示我们,搞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强权政治,只会加剧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发展赤字、和平赤字。贸易战没有赢家,挥舞关税大棒“去全球化”,最终只会损害本国和各国利益。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就是要高举多边主义旗帜,与周边国家巩固战略互信,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各国应该超越意识形态,尊重彼此根据自身国情选择的社会制度和经济模式,反对干涉内政,反对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支持地区国家走稳自身发展道路。摒弃冷战思维、零和博弈的旧理念,妥善管控矛盾分歧,通过战略沟通增进政治互信。开展安全和执法合作,共同维护地区稳定,共同应对各类风险挑战,共同营造安危与共、求同存异、对话协商的亚洲安全模式。
三、构建“亲诚惠容、命运与共”的周边命运共同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合作共赢,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根植于中华文明的“天下大同”理念和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观,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两个结合”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已经成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一张名片。
周边命运共同体是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由之路。中国以“睦邻、安邻、富邻、亲诚惠容、命运与共”为理念方针,以“和平、合作、包容、融合”的亚洲价值观为基本遵循,以“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精神同周边国家共建“一带一路”,不断凝聚共识,淡化分歧。这不仅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营造了良好的周边环境,也为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前我国同周边关系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时期,同时也进入周边格局和世界变局深度联动的重要阶段。中国秉持“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的态度,加大同周边国家学生的跨国流动和青年的跨文化教育,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交流合作。三大全球倡议在周边国家先行先试,中国方案、中国理念在周边国家深入人心,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例证。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将继续与周边国家在携手发展、互利共赢的道路上同舟共济、精诚合作,共建和平安宁、繁荣美丽、友好共生的亚洲家园,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有益镜鉴。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式现代化世界观研究”(24&ZD025)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刘若垚,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傅锁根,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