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农业创新链延长产业链

以农业创新链延长产业链

进一步全面深化农业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需要提高创新效率、突出产业应用、完善创新生态。

今年全国夏粮实现稳产丰收。粮食生产韧性的背后,是农业科技创新不断突破的体现。“三夏”农忙时节,各地因地制宜,利用良种良法、智慧水利、水肥一体化等农业科技,在夏播夏管、防灾减灾中持续发力。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不久前,农业农村部、科技部、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提升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实施意见》,提出构建梯次分明、分工协作、适度竞争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整体迈进了世界第一方阵,但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农业科技创新仍存在各自为战、低水平重复、转化率不高等问题,要进一步全面深化农业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

提高创新效率,强化企业在农业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企业处于市场前沿,对市场需求反应灵敏。应提高企业在科技规划制定、科技政策决策和科技计划实施等方面的参与度,进一步确立企业“出题者”地位。

我国已涌现出一批农业科技领军企业。隆平高科在杂交水稻等作物的育种、繁育方面取得突破;大北农集团在生物饲料、动物育种等领域拥有核心技术;极飞科技将无人机、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事实证明,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起到了重要作用。下一步,要继续推动科技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推动打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人才交流通道。建立企业创新能力动态监测机制,培育一批龙头型、高速成长型和潜力型农业科技企业。

突出产业应用,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创新链与产业链脱节,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最大的梗阻。农业科技创新要构建“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产业转化”的全链条协同体系,让成果结在田间地头。为解决行业性、区域性和基础性重大问题,农业农村部先后认定了优质奶业、棉花产业、渔业装备等50多个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上千家科研院校、企业参与联盟建设,有效改变了科技创新主体单打独斗的现状。

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系统集成与转化落地,可以在农业科技创新项目的前端,引入品种审定、农机鉴定等第三方机构参与,动态纠正偏差;中端,加强中试验证和迭代升级,建设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末端,坚持产业导向,突出推广应用实效、市场占有率等产业评价标准,将科技成果的实际应用效能作为核心评价指标。

完善创新生态,加强各环节保障。农业科技落地生根,离不开金融活水灌溉。要推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鼓励社会资本按照市场化原则设立农业科技领域的创投基金。推广创新积分制,强化农业科技领域贷款等政策力度,完善融资、保险等农业科技专属金融产品及担保机制。同时,重视知识产权保护,营造良好创新环境。

面向未来,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加速向农业领域渗透,全球农业发展迎来新格局。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要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加大国际人才和先进技术引进交流,打造世界农业科技创新高地。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张弛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