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生态> 正文

宋豫秦:以“两山”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3)

三、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的“两山”理念实践

(一)“两山”理念与经济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把生态环境纳入生产力要素,多次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经济财富。将生态环境视为生产力要素之一,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两山”理念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将生态环境视为经济社会发展外部约束的认识,将其从被动的背景条件提升为能动的具有创造功能的生产力要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态环境是经济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基础虽然不包括生产力本身,但其作为生产关系的总和,是由生产力决定的。因而,将生态环境视为经济基础的重要基础符合学理逻辑。“两山”理念通过指导生产实践,使生态环境得以改善,进而推动绿色技术、绿色产业的发展,从而带动生态补偿机制的完善。生产关系得以优化后,经济基础自然也随之优化,而优化后的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产生决定性影响,使环保领域的法律、政策不断完善,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从而为继续坚持“两山”理念构建起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两山”理念与自然资本

长期以来,人们将自然视为可无限获取资源的“源”和承受污染的“汇”。这种错误认知的症结在于人们长期忽视生态环境的价值属性。“两山”理念认为,健康的生态系统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持续不断地提供生态服务,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宝贵资产,而这种资产可以随时转化为自然资本。

(三)“两山”理念与新质生产力

“两山”理念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绿色引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是资源消耗低、化学污染少的生产力。“两山”理念不仅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理论基础,更指明关键的实现路径,即实现生态环境“高颜值”和经济发展“高价值”协同并进。

(四)“两山”理念与三种生产理论

马克思主义提出两种生产理论,即物质生产和人口生产。如果人类无休止地繁衍,资源无休止地消耗,长此以往,终将超过地球的承载力。北京大学叶文虎教授在此基础上提出环境生产理论,人类社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反哺自然,进行环境再生产。学习“两山”理念后,我们对三种生产理论的理解更加深入。

(五)“两山”理念与两条主线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历史可以从两方面来考察,可以把它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这两方面不可分割,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会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传统史学更多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忽略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人与自然这两条主线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方面同样重要。两条主线理论与“两山”理念在逻辑思维层面上有相似的理论基础。

“两山”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与精髓,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奠定坚实理论基础,提供科学行动指南。我们在认真学习“两山”理念的同时,要致力于理论创新,做到知行合一,力求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贡献自己的力量。

责任编辑:范璧萱校对:王瑱监审:李文鼐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