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生态> 正文

宋豫秦:以“两山”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5)

(二)量化管理生态资产

GEP是指生态系统为人类福祉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的各种最终物质产品与服务价值的总和。北京延庆通过建立GEP核算体系,为区域内的好山好水建立了清晰的“价值账户”,使得生态系统的“含绿量”能够转化为可衡量、可比较的发展“含金量”。这不仅为政府制定生态补偿政策、评估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提供了依据,也为生态资源资产化和资本化奠定了数据基础。

在价值可度量的基础上,一系列金融领域的创新成果应运而生。国有银行、商业银行等都推出了很多支持绿色发展的金融工具。比如,浙江省丽水市云和县成立县级“两山银行”,由云和农村商业银行首创开发“两山贷”,整合零散的生态资源,引入社会资本,用个人生态信用积分鼓励村民主动保护身边的绿水青山,成功将沉睡的自然资源激活为流动的可交易、可融资的生态资本。

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生命躯体。生态系统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林和草,这个生命共同体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然界的淡水总量是大体稳定的,但一个国家或地区可用水资源有多少,既取决于降水多寡,也取决于盛水的“盆”大小。这个“盆”指的就是水生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更加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按照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山上山下、地上地下、岸上水里、城市农村、陆地海洋以及流域上下游,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增强生态系统循环能力,维护生态平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污染防治好比是分子,生态保护好比是分母,要对分子做好减法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对分母做好加法扩大环境容量,协同发力。

完善生态补偿机制,通过建立横向和纵向的生态补偿机制,让生态保护地区和保护者能够从生态受益地区和受益者那里获得合理回报,从而激发其保护生态的内生动力。比如“新安江模式”,其核心为“谁受益谁补偿、谁保护谁受偿”原则,是由安徽、浙江两省通过“水质对赌”协议展开的生态保护实践。又如,豫鲁两省建立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上游河南省强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实施“净水入黄河”等工程,下游山东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减少污染排放,强化生态修复。

建立“两测一策”平台,运用AI技术,充分发挥地面生态系统、环境、气象、水土保持、海洋等监测站点和卫星的生态监测能力,布设相对固定的生态保护红线监控点位,及时获取生态保护红线监测数据。运用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化手段,加强监测数据集成分析和综合应用,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全面掌握生态系统构成、分布与动态变化,及时评估和预警生态风险。

我们要大力推进“双碳”战略。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值,此后逐步降低;碳中和是指通过节能减排、植树造林等方式,在一定时间内抵消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相对“零排放”的状态。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以来,市场表现平稳向好。我们要大力发展内河航运。我国境内河流众多,历史上的京杭大运河曾发挥重要运输作用。近年来,很多省份都在发展内河航运。

(三)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我国城镇化率达到67%。未来城市工作要更加注重内涵式发展,通过存量优化提升城市品质,实现从“外延扩张”到“内涵提升”的转变。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为未来中国城市发展指明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要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林草兴则生态兴,我国生态欠账依然很大,缺林少绿、生态脆弱仍是一个需要下大气力解决的问题。我们要走科学、生态、节俭的绿化发展之路,加快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

我们要强化绿色消费意识。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十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目前,世界上普遍把节能视为比开发更为优先的能源来源,称为煤炭、石油、天然气、非化石能源之外的‘第五能源’,这个理念值得推广。”2014年,我国能源消费量占到世界的22%,而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仅占世界的11.5%。这说明我国单位能源产出效率已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清华大学钱易院士提出“下游效应”,即位于物质生产和消费链最下游的消费活动,其产生的资源浪费量往往相当于位于最上游的资源开采阶段的几十倍、几百倍甚至几千倍的资源浪费。我在讲课时经常拿粉笔举例,一支粉笔的售价可能只有5分钱,但在生产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其修复的代价远远超过了5分钱。

(四)确保国家生态安全

我们要加强荒漠化的治理力度。塞罕坝由荒漠变为绿洲,成为京津冀坚实的生态屏障,更成为我国绿色发展与生态建设发展道路上的丰碑。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全党全国人民要发扬这种精神,把绿色经济和生态文明发展好。

我们要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要聚焦突出海洋生态环境问题,坚定实施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推动实现近岸海域水更清、滩更净、湾更美、人海更和谐。

我们要培育敬畏自然的意识。要规避和纠正各种肆意破坏生态景观的行为。

我们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其一,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其二,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其三,完善生态保护和修复监管制度;其四,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

我们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发展之路。我们要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共建繁荣、清洁、美丽的世界,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以绿色转型为驱动,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以人民福祉为中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以国际法为基础,维护公平合理的国际治理体系。

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现代化目标的重大举措,必须从生产、生活、生态三方面协同发力,多视角、多方位、全地域、立体化强力推进。要充分发挥党中央坚强领导和举国体制的制度优势,各级政府、广大企业和全体公民要从大处着眼,从自身做起,不断在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新的硕果。

我们要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将“两山”理念蕴含的系统观念、辩证思维和科学方法,融入到空间规划、环境治理、生态修复和绿色产业的具体工作中,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我们要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情怀,勇于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朝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目标奋力前进。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范璧萱校对:王瑱监审:李文鼐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