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生态> 正文

宋豫秦:以“两山”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4)

四、有悖于“两山”理念的生态建设误区

建设美丽中国势在必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正在朝着绿色化、低碳化和高质量发展方向良性发展。在《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发布后,各地方正在抓紧制定相关实施方案。

当前,还存在一些有悖于“两山”理念的生态建设误区。在思想认识方面,美丽中国建设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大举措,我们不能单纯地将其理解为新一轮的环保运动和生态建设高潮;美丽中国建设的重点是实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不能简单理解为城乡绿化、美化、亮化,在追求数量的同时必须重视质量;美丽中国建设的责任主体除生态部门外,还包括各级党委和政府,特别需要企业界的自觉践行、广大公众的集体参与。

在实践领域,2017年5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这是值得我们自豪和骄傲的。同时,我们在快速发展中也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成为明显的短板,成为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这样的状况,必须下大气力扭转。”当前我国生态建设情况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以正为主,如海绵城市、中水回用、屋顶光伏等;二是正负兼具,如洋草绿化、抽水造景、过度美化亮化等;三是以负为主,如大拆大建、“化妆式”绿化、巨型广场等。一些地方滥垦草原,把草原变成耕地,导致沙漠化;一些地方将湿地的水排干,建农田、牧场;一些地方削山建城,耗资巨大;还有一些地方将河道改为水渠,虽然此举有利于泄洪,但破坏了河道原本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河流的自净能力。另外,很多地方将乡村建得千篇一律,建起很多不必要的围墙,破坏乡村文脉,搞得城不像城、村不像村。

为什么存在这些有悖于“两山”理念的生态建设误区?其一,受人类中心主义影响,片面认为“人定胜天”;其二,过于关注GDP增长,牺牲自然环境换取短期利益。

五、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点和切入点

(一)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

生态产业化是指依托优质生态资源,培育发展环境友好型的新型产业。产业生态化是对传统产业进行绿色化、生态化改造,使其与生态环境相协调。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区域绿色发展的实践路径。

从生态产业化看,要培育壮大绿色新兴产业。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要守住生态保护红线,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各地要依托资源禀赋发展生态农业、品牌农业、康养产业、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将自然风光和人文底蕴转化为高附加值的经济收益。

从产业生态化看,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对于传统资源消耗型产业,比如采掘业,不能简单地“关停并转”,而是要通过技术革新和模式再造使其“脱胎换骨”。山西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提高生产加工智能化水平,进行生产矿山生态修复,积极布局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含绿量”不断提升,探索出一条“黑金”变“绿金”的绿色转型之路。浙江湖州深入推进“以竹代塑”产业,将传统竹产业升级为科技含量高、生产前景广的绿色新材料产业,其产品远销海外,成为全球塑料污染治理的中国方案之一。

北京大学叶文虎教授提出生态文明的五次产业体系。面对工业文明时代社会发展需求的无限性与自然资源供给能力和废弃物消纳能力的有限性之间日趋尖锐的矛盾,应构建以废弃物资源化、无害化为主体的“第四产业”和以自然环境再生产为主体的“零次产业”,形成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五次产业体系基本框架。比如,我国边疆地区,空气洁净、地貌多样、景观丰富,不仅可以满足观光需求,而且可以丰富知识、健康体魄、陶冶情怀,这是把自然资源变为自然资本的重要途径。

责任编辑:范璧萱校对:王瑱监审:李文鼐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