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求“质”,新质生产力发展动能澎湃

向“新”求“质”,新质生产力发展动能澎湃

据7月25日《光明日报》报道,新年伊始,DeepSeek R1发布即爆火,仅3个多月,DeepSeek App就收获超1.9亿月活用户量;在央视蛇年春晚舞台,宇树通用人形机器人扭起秧歌、舞动手绢,肢体灵巧、活动自如的它们带来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新期待;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上,工业机械臂、垂直起降无人机、仿生智能手等“智”造新品集中亮相,展示绝活儿……

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2025年上半年经济数据,一系列亮眼指标彰显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澎湃动能。

105012025070800015680

华工科技展示的全天时智能激光除草机器人。新华网发

 新兴产业,科技创新构筑发展新高度。新兴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前沿阵地,我国在这一领域不断突破创新,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潜力和国际竞争力。在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场上,21公里的赛道不仅检验着“天工Ultra”等机器人的运动性能,更映射出中国在智能装备领域的创新突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5月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激增35.5%,服务机器人产量突破121.6万台。大型水陆两栖灭火飞机AG600取得中国民航局型号合格证与生产许可证,首个自主研制的电动型载人飞艇AS700D完成科研首飞;我国第二艘大型邮轮“爱达·花城号”顺利起浮,国内首制16000标箱甲醇双燃料集装箱船交付……成果突破的背后,是研发投入的增加。今年上半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接近2.7%,超过欧盟平均水平。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5%。1至5月份,规上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长接近10%。创新成果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带动了高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显著,规上战略性新兴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也保持较高增速。新兴产业正以创新为引擎,不断拓展未来发展的新空间。

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激活发展新动能。传统产业是我国经济的根基,在新质生产力的浪潮中,传统产业并未故步自封,而是积极求新求变,通过数字化转型焕发出新的活力。在江西共青城的智能服装车间,吊挂生产线与AI设计系统让8000单订单交付周期从一个月缩短至20天,这只是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缩影。工信部通过发布213个“数字三品”应用场景、投入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463个消费品行业技改项目,推动数字化技术赋能消费品工业取得明显成效。数字化转型不仅提升生产效率,更重塑产业生态。山东齐鲁制药的智慧药厂实现药品全流程可追溯,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的“无人船+水下机器人”平台将海上风电故障定位时间从20天压缩至2天。突破的背后是工业互联网平台、5G+AI等技术的深度渗透。传统产业借助数字技术,优化生产流程、提升产品质量、拓展市场渠道,实现了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转型升级,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绿色产业,技术迭代催生发展新范式。绿色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领域。在小米汽车超级工厂,每76秒下线一辆新能源汽车的速度,诠释着绿色制造的“中国效率”。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96.8万辆和693.7万辆,新车销量占比达44.3%。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太阳能为代表的“新三样”绿色产业,我国已形成全球领先的全产业链优势。绿色产业在技术驱动下,不仅实现了自身的快速发展,也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范式。

向“新”求“质”,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新兴产业、传统产业、绿色产业的协同发展中,新质生产力正展现出澎湃的发展动能。未来,我们应继续加大创新投入,推动产业升级,让新质生产力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引领我国在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占据领先地位。(宣讲家网 章平周)

作者单位: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区融媒体中心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来自新华社,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王灿熙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