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刘京菊: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应答与世界担当(3)

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全面发展的现代化理念

中国式现代化立足人类文明发展规律,提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鲜明特色,突破了传统现代化进程中物质丰富与精神贫瘠的失衡困境,体现了对现代化本质的深刻把握。

(一)核心内涵: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本质

1.物质文明是现代化的“坚实根基”

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成果总和,体现为生产力水平、经济实力和民生福祉,核心是“让生活更富裕”:在生产领域,通过科技创新、绿色转型、产业优化等,提升物质生产的质量与效率;在生活领域,将发展成果转化为就业稳定、收入增长、社会保障完善等民生福祉,让人民在物质层面获得安全感和获得感。

2.精神文明是现代化的“灵魂动力”

精神文明是人类改造主观世界的成果,表现为思想道德水平提升、科学文化进步、社会文明程度提高等,为物质文明发展提供价值引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协调发展是现代化的关键

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提供物质保障,体现为经济发展为文化设施建设、教育投入、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物质资源。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提供价值引领,体现为崇高的理想信念激发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良好的道德风尚降低社会运行成本,繁荣的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新动能等。

(二)中国实践: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路径探索

1.以高质量发展夯实物质基础

推动经济发展从“量的增长”转向“质的提升”,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支撑:在产业升级方面,淘汰落后产能,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既提升经济质量,又改善生态环境;在民生改善方面,加大公共服务投入,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以文化繁荣激活精神动力

让精神文明反哺物质文明发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价值引领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生产生活;在文化转化上,推动“文化+”融合发展,把文化资源变成发展资本;在文明培育上,通过文明城市创建、垃圾分类等实践,让文明成为习惯。

3.以制度保障筑牢协调根基

制度保障是避免发展失衡的关键,需通过顶层设计确保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在政策导向、资源配置、评价体系中相互衔接。我国始终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作为现代化的核心战略,提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指导方针,避免“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失衡问题:在规划层面,通过“五年规划”等顶层设计将精神文明建设纳入现代化全局;在考核层面,各级政府将精神文明建设纳入政绩考核体系,避免“重经济、轻文化”的片面发展倾向。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铸就的世界担当

1.为全球现代化提供了“平衡发展”的新范式

首先,破解了现代化单向度陷阱。中国通过实践证明,现代化可以实现“物质基础”与“精神支撑”的双轮驱动,一方面以经济发展筑牢民生根基,用事实回应“发展必须牺牲公平”的偏见,另一方面以精神文明建设凝聚价值共识,避免“富而不贵”、“强而不安”的现代化陷阱。

其次,重塑“发展”的内涵。中国通过“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实践,展现了现代化的多元可能性,如在经济发展中融入“共同富裕”的集体主义精神,在社会治理中体现“和而不同”的包容智慧,证明现代化可以承载不同文明的价值内核。中国通过自身实践也明确,现代化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

2.以文明互鉴推动全球多元共生

第一,搭建多元多层次的文化交流平台,推动文明对话常态化。一是官方主导的对话与展示平台,包括多边文明对话机制等,开展国家文化年与主题交流活动等;二是专业领域的深度合作平台,包括学术与智库交流、文艺与文创产业合作等;三是民间自发的基层互动平台,包括城乡与社区交流、兴趣社群与主题活动等;四是数字化赋能的无边界平台,包括云端文化资源共享、新媒体与社交平台互动等。这些平台从“高层对话”到“民间握手”,从“实体交流”到“云端互动”,覆盖了文明交流的全维度,既让中国文化“走出去”,也让世界文化“走进来”,在平等互鉴中推动多元文明共生共荣。

第二,促进文化遗产保护与共享。中国积极参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合作,还通过国际文物展览、数字文化遗产共享等方式,让各国珍贵文化遗产跨越地域限制,供全球民众共同欣赏,既守护了人类文明的“活化石”,也避免了全球文化向单一模式趋同。

第三,推动文化产品双向流动,让文明融入日常生活。中国以物质文明发展成果为支撑,推动精神文明成果的国际传播,让不同文明的元素走进普通人的生活,同时积极引进海外优秀文化成果,满足民众多元文化需求,形成“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平衡。

3.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协同共进”的实践动力

一是体现在中国对外合作中。中国既注重物质层面的务实合作,也重视精神层面的价值共鸣,让“人类命运共同体”从抽象概念转化为各国人民的情感共鸣。

二是体现在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中。面对全球贫富差距、生态危机等共性问题,中国以“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理念推动治理升级,让全球治理从“利益博弈”向“价值共识引领下的协同行动”转变。

责任编辑:王瑱校对:赵苇监审:李文鼐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