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政治> 正文

刘京菊: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应答与世界担当(5)

五、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为全球秩序变革提供新范式

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国强必霸”的历史魔咒,以“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鲜明特色,开创了“不侵略、不扩张、不称霸”的现代化新路径,不仅实现了自身发展,更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了稳定力量。

(一)核心内涵: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本质与价值内核

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本质是“通过和平方式实现自身发展,又通过自身发展促进世界和平”的动态平衡,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独立自主的发展根基,即坚持把国家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依靠科技创新、内需驱动、制度创新实现现代化,不依赖外部掠夺、殖民扩张或军事征服;二是合作共赢的发展逻辑,即摒弃零和博弈的霸权思维,主张通过平等对话、互利合作解决分歧,将自身发展与世界发展紧密结合;三是永不称霸的坚定承诺,即明确宣告“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始终以“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国际秩序维护者”的定位参与国际事务。

)中国实践:走和平发展道路的路径探索

1.发展路径的非扩张性以和平方式实现自身发展

第一,工业化的自主之路。中国没有像西方那样通过殖民掠夺积累资本,而是通过“五年计划”、“自力更生”奠定工业基础,改革开放后通过引进技术而非掠夺资源实现产业升级。如今,中国完全依靠自身努力,已成为全球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第二,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中国通过“精准扶贫”让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依靠的是产业扶持、教育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等内生措施,从而避免了对外依赖的风险。

第三,科技自立自强。面对西方技术封锁,中国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在5G、高铁、芯片等领域实现突破,是依靠自身政策调整与资源投入的,而没有转嫁任何发展成本。这种独立自主的发展模式证明,现代化可以不通过掠夺实现,为发展中国家树立了榜样。

发展离不开安全。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要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始终坚守“防御性国防政策”,始终以“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底线。中国的国防建设与和平发展目标始终保持一致,是世界和平的“安全阀”而非“威胁源”。

2.在国际合作层面,以自身发展赋能世界和平

第一,建立“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模式。“一带一路”不是中国的“独奏曲”,而是各国的“交响乐”。截至2024年,“一带一路”倡议已与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家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合作文件。这种“共商共建共享”的模式,打破了传统现代化的“中心-边缘”依附格局,让现代化成果惠及更多国家。

第二,注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民生效益,即聚焦民生需求,实现“造路、造桥、造机遇”。

第三,绿色与健康合作的拓展,如推动“一带一路”绿色发展,践行“健康丝绸之路”承诺,展现了负责任大国担当。

此外,中国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为破解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文明赤字提供了中国方案。

)“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铸就的世界担当

1.为世界和平稳定筑牢“压舱石”

在百年变局的复杂国际形势下,地区冲突、军备竞赛、霸权行径等威胁持续冲击全球和平根基。中国以和平发展的现代化实践为底色,通过务实行动构建全方位和平保障体系,成为维护世界稳定的关键力量。

其“压舱石”作用体现在三个维度的深度实践中:一是从“军事存在”到“民生守护”,立体、和平地参与维和行动,即中国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关键参与者”,在冲突地区构建起“安全与发展”的双轨和平模式,且始终以“建设性存在”为定位;二是以“劝和促谈”打破对抗循环,解决热点问题,即面对地区热点,中国始终坚持“对话而非对抗”的解决方案,基于“共同安全观”,以“平衡各方关切”的思路推动危机降温;三是从“防御性政策”到“机制化互信”,持久构建安全架构,即中国以“永不称霸”的承诺和防御性国防政策,为全球安全注入确定性。

2.为全球治理体系注入“新动能”

第一,中国是多边机制的“积极建设者”,即积极参与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金砖国家等多边平台,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机构改革,提升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份额与话语权。

第二,中国是规则制定的“平衡推动者”,即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中国倡导“共商规则、共建平台、共享成果”,推动制定《全球数据安全倡议》《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反对数据霸权和技术封锁;在贸易领域,积极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促进亚太地区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为多边贸易体制注入新活力。

第三,中国是文明对话的“桥梁搭建者”,即倡导“和而不同”的文明观,通过“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平台,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传播“尊重差异、平等包容”的理念,为全球治理奠定人文基础。

3.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一,理念引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超越了传统国际关系中的零和博弈、霸权思维,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以及“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愿景,为应对全球性挑战提供了价值共识和方向指引。

第二,实践推动。中国以实际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如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促进全球互联互通与互利合作,推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推动《巴黎协定》实施等,将理念转化为惠及世界的具体成果。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所铸就的世界担当,本质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践行,既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自觉,更是对“世界向何处去”这一时代之问的回答,为人类发展进步开辟了新路径。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王瑱校对:赵苇监审:李文鼐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