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历史赓续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性修养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之三,源自中国共产党党性修养的优良传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党性修养阐述最多的就是毛泽东同志和刘少奇同志。毛泽东同志特别重视全党全军的思想理论修养。在我党成立初期,大多数党员、战士或因自身知识水平,或因小资产阶级的出身成分局限,无法完全领会党章规定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同志通过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和“支部建在连上”等基本原则和制度,加强对全党全军的理论教育,关注思想状况并及时纠偏,防止部分党员和战士偏离革命方向。同时,毛泽东同志经常写文章宣传、解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引导全党全军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制定路线,开展革命工作。
毛泽东同志十分重视共产党员的作风修养,在抗战时期曾针对形式主义、教条主义、主观主义等错误倾向进行剖析和批判,大力开展整风运动,旨在通过政治性运动来强化党员的作风修养。毛泽东同志第一次提到“党性”一词,是在1941年的《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只有打倒了主观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才会抬头,党性才会巩固,革命才会胜利。”在毛泽东同志看来,主观主义是党性不纯的一大表现,而实事求是才是有党性的表现。毛泽东同志将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形成的良好作风与政治觉悟概括为“三大作风”,又以“让人民来监督政府”回应历史周期率之问,更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两个务必”的重要思想,要求全体共产党员坚定立场,准备好经受长期考验。
毛泽东同志十分重视共产党员的纪律修养,在1938年《论新阶段》中首次正式提出“党内法规”这一概念,即“须制定一种较详细的党内法规,以统一各级领导机关的行动”。可以说,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关键在于确立并执行了严格的组织纪律,使革命队伍的凝聚力与战斗力大大增强。因此,针对当时党内出现的各种问题,毛泽东同志提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一系列要求,并使之逐渐成为党的优良传统。1941年7月1日,《中共中央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发布,“党性”一词由此在党内广为传播和使用。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党性是共同的性质、普遍的性质,全党每一个人都有的性质”,“一致的行动,一致的意见,集体主义,就是党性”。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对如何加强党性进行了持续探索,如“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共产党就是要奋斗,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党性理论之先河。
刘少奇同志主要是从阶级性角度来阐述“党性”涵义的,如“党性,就是人们这种阶级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现。所以人们也有各种不同的党性:有封建阶级的党性,资产阶级的党性,无产阶级的党性等”,“共产党员的党性,就是无产者阶级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现,就是无产者本质的最高表现,就是无产阶级利益最高而集中的表现。共产党员的党性锻炼和修养,是党员本质的改造”。刘少奇同志还是我们党对于“共产党员修养”概念的最早提出者,他于1938年秋在豫西省委举办的党员干部训练班上发表了题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演讲,又于1939年7月在延安马列学院作《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演讲,详细阐述了共产党员修养的内容和方法。刘少奇同志在革命工作中深刻认识到党性修养的重要意义、丰富内涵以及强化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撰写出全面系统论述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纲领性文献——《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共产党员要注重哪些方面的修养?刘少奇同志从科学理论武装、政治能力锻炼、思想品德淬炼、纪律观念加强、优良作风养成、群众路线贯彻以及学习本领提升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例如,关于党员必须长期磨砺和锤炼的基本素养,“要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修养,要有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研究和处理各种问题的修养;要有无产阶级的革命战略、战术的修养;要有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修养;要有坚持党内团结、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遵守纪律的修养;要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的修养;要有善于联系群众的修养,以及各种科学知识的修养等”。在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今天,重温《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我们能够获得很多启示。当前,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为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我们每个党员仍然需要从各方面加强自身的修养。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全党全国上下都呈现出了许多新问题。邓小平同志以“提倡党性,反对派性”,对党性修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如“党中央的权威必须加强”,“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所有共产党员都要增强党性,遵守党的章程和纪律。不管是什么专家、学者、作家、艺术家,只要是党员,都不允许自视特殊,认为自己在政治上比党高明,可以自行其是”。
千年更迭,世纪交替,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国际国内复杂环境的双重考验。江泽民同志与时俱进地提出“我们的同志,必须经常增强党性锻炼”,一方面深化对党性修养重要性的认知,即“共产党员增强党性,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另一方面创新党性修养路径,即深入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进入了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针对党内外存在的新矛盾新问题,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这一重大命题,胡锦涛同志明确了党的作风与党性的关系问题,即强调“领导干部作风问题,说到底是党性问题”。也就是说,党的作风是否优良,直接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和地位,影响着党的执政根基,决定党的生死存亡。要通过加强党性修养来涵养优良党风,坚定党的宗旨信念,进而保持党的生机与活力。中国共产党人要充分认识到,坚强的党性与严明的纪律性密不可分,要严守党的政治纪律、遵守党的章程、维护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