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愚公移山,弘扬的是一种挖山不止的精神
苏武和李陵是汉朝有名的历史人物,他们一个名垂千古,一个却饱受诟病。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在常人难以想象和承受的生与死这座“大山”面前,一个毅然选择成为挖山不止的“愚公”,而另外一个则选择成为逃避危险的小丑般的“智叟”!
毋庸讳言,人皆恐惧死亡,在生与死之间的抉择中,大部分人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生。在“愚公移山”这则寓言中,“舍生忘死”在智叟看来是“蠢”的、“傻”的,而苏武就是如愚公般的“傻子”!汉武帝天汉元年,也就是公元前100年的时候,苏武奉汉武帝之命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匈奴。不料,就在苏武一行即将返回时,副将张胜参与了匈奴的内部叛乱。匈奴首领且鞮侯单于平定内乱后,气势汹汹地以死亡相威胁,逼迫苏武投降匈奴。这个时候,苏武突然面临一座常人难以想象和承受的生与死考验的“大山”,是当“傻子”式的“愚公”,还是当一个小丑般的“智叟”,苏武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前者!在胁迫苏武投降不成之后,匈奴首领且鞮侯单于仍然不死心,继续逼迫苏武投降,而苏武再次选择当挖山不止的“愚公”。恼羞成怒的匈奴首领派人把他押送到了北海,也就是今天俄罗斯境内的贝加尔湖一带,让苏武到那里去放羊,并扬言,除非公羊产下羊羔,否则永远不能回国。在荒无人烟、非常寒冷的北海,苏武整整坚持了19年,一直坚贞不屈,最后因为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被汉昭帝派使者向匈奴首领索要才得以回国。回国之后,苏武受到了当时的人们和以后历朝历代中国人的大力推崇,并且留下了“苏武牧羊”等典故。可以说,如果没有那十几年面对常人难以想象和承受的生与死考验的“大山”,挖山不止地当“愚公”,就不会有后来万众敬仰的苏武!
我们不妨再来看一下李陵。和苏武一样,李陵也出身于一个官宦世家,他的爷爷是著名的飞将军李广。李陵曾先后担任侍中、建章监、骑都尉等职务,在苏武出使匈奴失利后,于公元前99年,率领5000名士兵北上攻击匈奴,战败被俘。这个时候,李陵也和苏武一样面临着常人难以想象和承受的生与死的“大山”,然而他选择求生,投降。文天祥指出,“李陵罪在偷生日,苏武功成未死时”。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