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理论网:党组织要成为涵养党员干部良好家风的坚实支柱

中国理论网:党组织要成为涵养党员干部良好家风的坚实支柱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清白做人、勤俭齐家、干净做事、廉洁从政,管好自己和家人,涵养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良好家风。”加强党员干部家风建设,不仅是党员干部家庭和睦稳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从严治党,筑牢拒腐防变家庭防线的必然要求。党组织是党员干部行为规范的制定者和维护者,不仅要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更要为党员干部的家庭发展指明方向、提供帮助,成为涵养党员干部良好家风的坚实支柱。

公私分明,秉公用权。党组织开展党员干部家风建设工作,要注意处理好公私关系,把握好公事与私事之间的界限,做到公私分明、秉公用权、介入有度。要明确党组织推动党员干部家风建设的标准要求,规范有序地开展相关工作。一要注意保护党员干部的家庭隐私,切忌公私不分、公报私仇、假公济私,避免党组织的家风建设工作变成党员干部的压力和负担。二要关注党员干部的家庭家风建设情况,切忌徇私废公、以私害公,避免党员干部因家庭私事处理不当,影响、损害党员形象,侵害人民利益。

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党员干部良好家风的形成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一要强化责任落实。要建立常态化家风建设工作机制,明确家风建设工作中党组织第一责任人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及纪检机关监督专责,压实主体责任,强化监督执行,把党员干部家风建设工作持之以恒推进下去。要把党员家风建设纳入年度党建工作计划,将之作为干部监督管理、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等重要参考内容。二要定期联络报告。要健全党员干部家庭有关事项定期报告制度,对事关党风廉洁的家庭情况作基本汇报,尤其要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等行为的规范管理。既要督促党员干部对配偶、子女等亲属严格要求,注重培养亲属的法治观念和廉洁意识,知法守法、明辨是非,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和腐蚀;又要倡导亲属关注党员干部的思想和工作动态,发现问题及时劝说纠正,必要时向组织汇报反映,形成与党组织共建良好家风的同向合力。要抓住节假日、重要会议等时间节点,定期开展廉洁家访、与家属面对面座谈、谈心谈话等活动,强化党组织与党员干部家庭的联系。

多方联动,齐抓共管。党员干部家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联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党组织要强化纪检监察、妇联、民政、教育、卫健、医院等多部门的协调联动,推动构建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社会有效协同、党员干部积极配合的家风建设责任体系。围绕党员干部家风建设这一重要任务,在家风建设尤其是党风廉洁方面实行信息共享,打造党员干部家风建设网络全覆盖,分层联合开展家风建设活动,形成党员干部家风建设的系统合力。党组织要把家风建设工作向党员干部“八小时外”延伸,真实掌握党员干部家庭生活基本情况,组建“组织+家庭”的双重防护网。

数智赋能,提质增效。要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智技术赋能党员干部廉洁家风建设,实现对党员干部家庭家风动态的及时掌握,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提升党组织涵养党员干部良好家风的工作实效性,确保党员干部家风始终朝着健康方向发展。一要用数智技术掌握违法违规线索。要运用数智技术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管理,使用区块链技术对党员干部家庭房产、投资等资产进行全流程溯源,设置交易预警机制,精准识别利益输送线索。利用人工智能分析党员干部家属异常行为,智能监测党员干部数字身份参与商业活动情况,精准监管和打击党员干部家属违法违规问题。二要用数智技术掌握家风动态变化。要建立党员干部家风廉洁动态数据库,通过数智技术把孝老爱亲、廉洁自律等价值准则转化为可测量指标,如“家属廉洁档案”“家风信用积分”等,定期更新数据,重点关注党员干部职称职务晋升、红白喜事、生病、退休等容易造成家庭波动的时间节点,关爱党员干部身心健康,对于一些关键指标做好预警设置,确保党组织对党员干部的家庭动态有整体把握,助力党员干部家庭和谐稳定,防止因家庭变故导致党和人民的利益遭受损害情况的出现。

排忧解难,助力成长。家风建设工作不仅要引导党员干部形成清廉向上的家风环境,更要积极为党员干部排忧解难,拉近党员干部家庭与党组织之间的关系和距离,让党组织成为党员干部家庭茁壮成长、健康成长的温馨港湾,增强党员干部的组织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一要尽力解其后顾之忧。党组织应围绕党员干部的住房、婚育、养老等家庭问题,整合工会、医院等部门力量,为党员干部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如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家庭教育培训,让党员干部意识到家风建设的重要性,掌握处理家庭与工作关系、解决家庭矛盾纠纷的方法技巧,提升党员干部的家庭教育水平,助力解决家庭后顾之忧,推动党员干部家庭健康发展,让党员干部能够全身心投入工作,在工作中创造更大的价值。二要助推其健康发展。党组织要对党员干部的家庭情况有基本掌握,发挥其家庭的优势和长处,弥补其家庭的短处和不足。要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契机,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家规家训、家庭读书、家庭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党员干部家庭在正能量文化的熏陶下健康发展,引导、倡导党员干部家庭带头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赓续红色血脉,用党的先进理论指导家庭健康发展,争做家风示范榜样。要建立党员干部家风建设资源数据库,为党员干部开展家风教育提供丰富的资源支撑,让党员干部在遇到家庭问题时,能够通过党组织提供的资源获得有益帮助。要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常态化开展优秀家风家庭、家风荣誉榜样示范等活动,增强家庭荣誉感与社会认同感,持续巩固家庭内生的廉洁驱动力。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党组织推进党员干部家风建设,目的不是挑毛病、设障碍,而是为了推动党员干部群体形成优良家风,促进党员干部家庭团结和睦。按照宽严相济、严管厚爱要求,规范、纠正党员干部家庭的不良家风,支持、弘扬党员干部的优良家风。对于在党员干部家风建设工作中发现的各种问题,要按照轻重缓急程度予以归类,对照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进行妥善处理。要秉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经常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家风建设检查和自查活动。对于党员干部家风方面的苗头性、倾向性或轻微违纪问题,应以谈话提醒、批评教育、责令检查等党纪轻处分和组织处理手段为主,让有关工作成为督促党员干部自觉主动改善家风、整顿家风的动力和契机,避免有关工作成为家庭负担和前进阻碍,尽最大努力让党员干部家庭朝着清正廉洁、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作者简介:李侑峰,广西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慕琪校对:吴成玲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