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把锤炼党性、提高思想觉悟作为终身课题,活到老、学到老、修养到老。”党性修养不可能与生俱来,更不可能一劳永逸。正如房间要经常打扫、镜子要经常擦拭,党性修养也要常修常炼。要深刻认识到,锤炼坚强党性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每名党员干部从入党的那一天起,就要把加强党性修养作为终身课题,持之以恒、绵绵用力,以坚强党性永固初心、永葆本色。
在小事小节中涵养党性。“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小事小节中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那些因违纪违法被查处的党员干部,几乎都存在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由小节失守到最终酿成大错的过程。特别是对于年轻干部来说,更应扣好从政的“第一粒扣子”,从一开始就严格自律,管好自己的生活圈、交往圈、娱乐圈,在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约束言行,不以“一次不要紧”自我开脱、不以“小事无所谓”自我麻痹,特别是在私底下、无人时,更须时时处处严于律己,始终守住底线、稳住心神、筑牢防线。要学深悟透党章党规党纪,在学纪知纪明纪中严格守纪、明确标尺,以此检视自身言行,加强党性锤炼。经常跟自己“打官司”,将“吾日三省吾身”作为提升个人修养的重要途径,涵养“不检束,则心日恣肆”的自省意识,保持“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自警状态,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始终做到慎独慎微,做一个一心为公、一身正气、一尘不染的人。管住自己的同时,还要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坚决摒弃特权思想、抵制特权现象,努力做家风建设的表率,以良好家风涵养清朗的党风政风。
在严格组织生活中淬炼党性。党内政治生活是一座锤炼党性的“大熔炉”,炉火烧得越旺,越能锻造共产党人的坚强党性。参加组织生活,向组织汇报思想,是每名共产党员最起码的党性。老一辈革命家董必武同志曾讲:“一个党的领导干部,他的工作再忙也要过组织生活。不参加党的活动,那算什么共产党员。”现实中,少数同志以工作忙为借口,不愿意或不主动参加组织生活,说到底,是党员意识、组织意识和纪律意识的退化。锤炼坚强党性,须不断强化党员意识、组织意识和纪律意识,时刻想到自己是党的人,是组织的一员,始终相信组织、依靠组织、服从组织,时刻不忘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自觉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及时纠正游离组织的思想和行为。积极参加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锐利武器,敢于刀刃向内、刮骨疗毒,不断校正方向、修正错误,做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在红脸出汗、排毒杀菌、强身防病中锤炼党性、洗涤思想、净化灵魂。
在干事担事中检验党性。加强党性修养从来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实践的。“能在现场就不在会场”的廖俊波、“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的黄大年、“让学生们远方有灯、脚下有路、眼前有光”的张桂梅……无数优秀共产党员总是在敢于干事中冲锋在前,在无怨无悔中默默坚守,在担当作为中彰显坚强党性。事实证明,越是关键时刻、危难关头,越是面临利益取舍、荣辱抉择时,越能检验一名党员的党性,也越能锻炼一名党员的政治品格。现实中,少数党员干部缺乏在关键时刻敢于攻坚克难的“铁肩膀”和“硬脊梁”,做事畏首畏尾、瞻前顾后、拈轻怕重,甚至推诿扯皮、敷衍塞责、懒政怠政,其表现与共产党员的身份不符,背离了宗旨,也淡化了党性。能否坚持干净干事、勇于担事,是锤炼和检验党性修养的“试金石”。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把扛重活、打硬仗、攻难关作为锤炼坚强党性的关键路径,充分发扬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主动投身到基层实践第一线、重大任务最前沿、攻坚克难主战场,在经风雨、见世面中不断壮筋骨、长才干,确保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能够上得去、顶得住、打得赢,在实践历练中锤炼坚强党性。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