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崇德修身作为领导干部必修课

把崇德修身作为领导干部必修课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政德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也是领导干部立身处世、为政为官、干事创业的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同志都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做到克己奉公、以俭修身,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明”“守”“严”三个字,阐明了政德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深刻回答了新时代领导干部为什么要立政德、立什么样的政德、怎样立政德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新时代党的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领导干部要努力成为全社会的道德楷模,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以实际行动带动全社会崇德向善、尊法守法。

明大德:从思想上固本培元

在领导干部政德建设中,明大德是首要任务。明大德,就是对党忠诚,铸牢理想信念,锤炼坚强党性,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

明大德,要求领导干部“从思想上固本培元,提高党性觉悟”。“为政以德,譬如北辰”。领导干部精神上的“北辰”,就是具有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名干部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理想信念的极端重要性。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一百多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极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广大党员干部始终胸怀大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坚强的党性,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清楚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明大德,要求对党忠诚。对党忠诚,蕴含着始终忠于党的领导、忠于党的信仰、忠于党的事业、忠于党的组织等根本要求。领导干部要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永葆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

做到“明大德”,领导干部要有理论上的清醒。政治上的坚定、党性上的坚定都离不开理论上的坚定。干部要成长起来,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我们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不是没有丝毫根基的“空中楼阁”,而是建立在深厚理论素养基础上的“铜墙铁壁”。领导干部必须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加强理论武装,以理论上的清醒促进政治上的坚定。要持续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功夫,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进一步从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切实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守公德: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公德,是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基本操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守公德,就是要强化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自觉践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承诺,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共产党人的公德。毛泽东强调:“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要达到这一标准,必须站稳人民立场,始终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切实把造福人民作为最根本的职责。

在党的历史上,一大批优秀领导干部身上体现的正是共产党人的公德。焦裕禄在兰考工作期间,面对严酷条件,始终坚守初心、担当使命,带领全县干部群众战天斗地、改变面貌。孔繁森在阿里地区任职期间,始终关心群众疾苦,为民排忧解难。牛玉儒说:“我不是‘大家’的家长,我是为‘大家’服务的,这个位置一定要摆正。”他们把为民谋利作为毕生追求,将个人价值体现在平凡而伟大的事业之中。这既是共产党人必须守住的公德,也是新时代政德建设的基本要求。

守公德,要求领导干部具备不畏艰辛、久久为功的品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沈浩被选派到安徽凤阳小岗村任党委第一书记,他任期即将届满时,在小岗村农民强烈挽留下,义无反顾地选择继续留任。人们这样评价他:“两任村官,呕心沥血带领一方求发展;六载离家,鞠躬尽瘁引导万民奔小康。”正是因为有无数永葆初心、甘于奉献的沈浩式领导干部,我们党的事业才能一锤接着一锤敲,我们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守公德,要求领导干部做到心底无私、公正廉洁。古语有云:“公生明,廉生威。”这句话深刻揭示了公职人员恪守公德的重要性。公正廉洁是领导干部必须一以贯之的道德底线,也是为官从政的根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领导干部肩负畅一方政令、领一方风气、聚一方人心的重任,唯有始终做到公正廉洁,才能至公而信、至廉而威、至严而范,从而赢得干部群众信任,真正承担起时代重任和历史使命。要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坚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做到不为私心所扰、不为人情所困、不为关系所累、不为利益所惑。

严私德: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

领导干部严私德,不仅是履职之基,更是树范之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严私德,就是要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所有党员、干部都要戒贪止欲、克己奉公,切实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造福于人民。”

严私德,要求领导干部在个人生活中展现高尚道德风范。古人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领导干部作为社会的楷模,言行举止对社会风气有着极大的影响。领导干部在日常生活中坚守严私德,不仅能够赢得群众的尊重和信任,还能够激发更多人积极参与到道德建设中来。这种示范效应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推动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提升。

严私德涵盖的范围很广,其中严以修身是一个重要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修身的论述非常丰富。《大学》中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孟子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朱熹强调“格物致知”,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这些都是古人对于修身的追求。

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说,严私德,应当秉持为政操守,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不谋私利、克己奉公。要从小事小节严起,不该拿的不拿、不该碰的不碰、不该去的地方不去,切实在防微杜渐中守住底线、保持本色。党章规定,“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历史上,我们党的许多领导干部率先垂范,留下公私分明、严以律己的故事。杨善洲保持着下乡和出差自己缴伙食费、公车不私用的习惯;杨业功始终保持廉洁自律,写下“携礼莫入”挂在门楣上……这些优秀共产党员能够做到清廉一生、奉献一生,就在于他们始终把严私德作为加强党性修养的终身课题。

做到严私德,不仅要在修身上下功夫,还要在家风上做文章。领导干部应当加强家风建设,防止“枕边风”成为腐败的导火索,防止子女打着自己的旗号非法牟利。严格要求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努力做家风建设的表率,把修身、齐家真正落到实处,努力追求高尚的道德境界。

把崇德修身作为领导干部必修课,党员领导干部要标准更高、走在前列。要始终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持续增强学习意识,经常跟自己“打官司”、跟自己“过不去”,在反思和反省中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不断地完善自我、提升自我,从而更好形成以上率下的“头雁效应”,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修德立德,争当新时代的奋斗者。

【洪向华,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副主任、教授;张光泽,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张弛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