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生态> 正文

陈昭彦: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青藏高原实践(3)

(五)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青藏高原地区将生态保护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在青海,通过实施生态补偿政策,对参与生态保护的牧民给予经济补偿,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同时,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改善城乡环境质量,让群众享受到更多的生态红利。在西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保障群众饮水安全。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提升了群众的生活品质,也增强了他们对生态保护的认同感和参与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民生福祉”。这就是把生态环境提升到民生的重要高度,一切以人民为中心,深化人民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取向。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就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各种生存和发展需要的过程。广大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对生态产品的需求和良好生态环境的期盼。

(六)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

“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深刻革命”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必由之路。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经济活动和人类行为限制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阈值之内,将绿色发展内化于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之中,将生态文明建设真正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之中,通过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促进美丽中国目标实现。

青海、西藏等地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在产业发展方面,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进入,积极培育绿色产业。青海在农业领域推广绿色有机种植、养殖模式,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西藏在工业发展中,注重引进环保型企业,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升级。同时,两地积极倡导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等生活方式,在全社会营造绿色发展的浓厚氛围。

(七)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坚持系统观念,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系统是自然界物质存在的普遍形式,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整个自然界是一个系统,自然界的物质系统具有普遍性。当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失去平衡,就会造成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失衡,从而走向无序甚至崩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归根到底是用什么样的思想方法对待自然、用什么样的方式保护修复的问题。

针对青藏高原复杂的生态系统,青海、西藏等地开展系统治理工作。在青海,推进祁连山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统筹推进矿山生态修复、草原植被恢复、水资源保护等工作。在西藏,开展雅鲁藏布江流域生态综合治理,加强流域内森林、草原、湿地、冰川、冻土等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沙冰各要素的协同治理,提升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青海不断推动重要生态系统整体性保护。开展生态系统尺度主要生态问题及关联性、紧迫度和优先度识别诊断,科学划定综合保护修复单元,分级分类实施生态修复,在更大空间上统筹加强雪山冰川、江河湖库、湿地冻土、草原草甸、沙地荒漠等生态治理修复。推动以关键系统为主导的多系统协同治理方式,加强草原生态保护,深化推进退化草地修复治理,强化有害生物防控,推动“水—鱼—鸟—草”“草—畜—兽—人”等典型共生生态系统保护。构建多目标协同治理体系,创新“生态系统+”治理模式,稳步开展光伏治沙、黑土滩综合治理、林草产业、沙产业等治理试点。

(八)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两个最严”要求在制度和法治上坚决遏制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两个最严”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决心,顺应了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期待,实现了全要素参与、全链条构建、全过程监管,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

青海、西藏等地不断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和法律法规体系。青海制定了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在执法监管方面,加大对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打击力度,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西藏也出台了相关法规,如《西藏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加强对生态环境的全方位监管,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和法治保障。

(九)坚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

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没有哪个人是旁观者、局外人、批评家”。必须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大力宣传绿色文明,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深入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效激发公众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大力推动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实现从“要我环保”到“我要环保”的历史性转变。

在青藏高原,通过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群众的生态文明意识。青海、西藏等地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平台,宣传生态保护知识和先进典型。在学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培养青少年的生态环保意识。同时,组织志愿者活动,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生态保护行动,形成了全民共建共享美丽家园的良好局面。

(十)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视野。坚持内外联动,携手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坚持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加强生态环境治理的全球性统筹、多主体参与、跨区域协调,在实践中以建设美丽中国推动共建清洁美丽世界。我们一方面努力在全球绿色低碳竞争中打造新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主动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为发展中国家绿色转型提供中国经验、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智慧、为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青藏高原在全球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青海、西藏等地积极参与国际生态合作与交流。青海依托三江源国家公园等平台,积极与国际组织开展合作项目,分享生态保护经验。西藏也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与国际社会开展交流,提升了青藏高原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影响力,为推动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

责任编辑:张一博校对:范璧萱监审:刘斌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