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同时,也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9月17日,观众在创意云南文化产业博览会上通过VR设备观赏莫高窟壁画。 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文化产业资产总量稳步增长,营收规模持续扩大,盈利能力有效提升……文化市场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进一步提升。传统文化业态转型升级,新型文化业态加快发展,数字文化精品持续涌现,优秀文创产品爆款不断……文化产业结构布局持续优化。演艺经济、夜间经济、票根经济……文化产业领域的系列消费促进活动和惠民措施取得良好成效,有效延伸消费链条。“十四五”时期,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把握正确导向,坚持守正创新。衡量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最重要的不是看经济效益,而是看能不能提供更多既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能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化产品。深化文化产业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规划和政策,不断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牢牢把握文化产业立足现实的社会和人生,始终关注社会和谐与人生幸福这个最根本的价值追求。持续增强全民族文化产业创造活力,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文化产业既有意识形态属性,又有市场属性,但意识形态属性是本质属性。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保持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围绕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把握文化产业发展特点规律和资源要素条件,推动文化产业全面繁荣、快速发展,促进形成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持续推动文化产业走出去,不断提升国家文化产业实力,不断增强中国文化国际传播能力,提升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
持续健康发展,丰富精神食粮。展望“十五五”,文化创意、科技创新、产业融合将进一步激发增长活力,持续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让我们准确把握文化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切实认识文化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因素,牢牢把握文化是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的重要力量源泉,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促进文化和技术深入融合,对传统文化产业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深厚文化支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丰厚滋养和精神动力。
作者:李永杰 单位:延安市接待处
责编:吴成玲
校对:张慕琪
审核:于川、张凌洁
监审:彭亚南、刘斌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来自新华社,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