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全面领导是实现“十五五”目标任务的根本保证

摘要:“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进入“十五五”时期,我国面临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的复杂环境,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将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根本保障,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凝聚磅礴力量、应对风险挑战,为实现“十五五”宏伟蓝图奠定坚实政治基础。

【摘要】本文围绕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系统阐述党的全面领导对实现“十五五”目标任务的根本保障作用。文章指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进入“十五五”时期,我国面临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的复杂环境,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将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根本保障,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全文强调,只有坚定不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才能凝聚磅礴力量、应对风险挑战,为实现“十五五”宏伟蓝图奠定坚实政治基础。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是我们党历史上又一个重要纲领性文献。这次会议谈及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有五个方面:(1)《建议》在谈及“‘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重大成就”时,充分总结了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显著成效。并指出,“十四五”时期这些重大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2)《建议》在谈及“关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问题时,指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3)《建议》在提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时,提出五个“以”要求,强调“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根本保障”。(4)《建议》在提出“‘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时,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第一位的原则提出来,强调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能力,把党的领导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根本保证。(5)《建议》第十五部分,以“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为实现‘十五五’规划而奋斗”为题,列出专章强调“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磅礴力量。”

一、“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国密码”

(一)“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党的领导

“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历程极不寻常、极不平凡。“十四五”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识变应变求变,一仗一仗地打、一关一关地闯,经受住世纪疫情严重冲击,有效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开创性进展、突破性变革、历史性成就,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彪炳史册的答卷。概括起来讲,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实现良好开局。

在总结成就的基础上,《建议》指出,这些重大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也就是说,正是由于我们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狠抓全面从严治党,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了我们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确保了“十四五”时期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中国应对风险挑战才有主心骨,中国号巨轮在波澜壮阔的伟大征程中才能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十四五”时期党的全面领导具体表现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能不能驾驭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能不能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得好不好。”一条稳健的上扬线,勾勒出中国经济极不平凡的五年:“十四五”时期,国内生产总值先后跨越110万亿元、120万亿元、130万亿元,2025年预计达到140万亿元,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十四五”规划明确增进民生福祉、促进共同富裕任务。在党的统筹下,民生目标从“蓝图”变为“现实”:“十四五”规划中“城镇新增就业超过6000万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提高到95%”等量化指标落地,教育“双减”、医疗资源下沉、老旧小区改造等举措,精准对接群众急难愁盼,真正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面对复杂内外部环境,中国经济保持长期稳定发展。这张成绩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亿万人民攻坚克难、勇毅向前的生动写照。

第一,领航定向,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定海神针”。

战略的确定性,确保了发展始终保持正确方向。5年来,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党中央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2020年10月29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擘画了面向未来的宏伟蓝图。2021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这些为中国的发展指明方向。

五年规划是我们集中力量办大事的重要实现形式。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十四个中长期规划(计划)的接续实施,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国力提升、人民生活改善,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开辟了治国理政的新境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放眼全球,可谓是中国“风景这边独好”。这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集中力量办大事、“一张蓝图绘到底”、全国一盘棋等制度优势。而这背后,又蕴含着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特别是彰显了只有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才能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推动中国经济航船乘风破浪、行稳致远,才能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纵观新中国的历史,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保证,在关键时刻、重要节点,党中央及时研判形势、作出决策部署,并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从而确保我国经济航船乘风破浪、行稳致远,实现了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目标。这是全党上下形成的最大共识。“十四五”时期,我们准确把握“时”与“势”:明确“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作出“五个必由之路”“五个战略性有利条件”的重大论断;同时,一个主题贯穿全程:从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到系统阐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战略基点、必然要求、最终目的,再到指出“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始终扭住高质量发展这个“牛鼻子”不放,确保我们在抓各项工作时始终处于主动地位。

第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举旗定向,引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破浪向前。

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提出,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的指引。比如,我们党适时提出新质生产力的理念。2025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划重点”。从在地方考察时首次提出,到作出系统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就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重大部署,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在此基础上,以理论创新引领实践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高性能装备、增材制造等关键核心技术持续突围,国产大飞机、国产大型邮轮等大国重器惊艳亮相,“第一动力”结出累累硕果。

落实好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全过程各领域:今日中国,一秒钟,超143万GB的数据在云端传输,近6000个快递进入寄递渠道,长三角的设计订单可以“秒传”到西部制造基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旋律,让各地奏响高质量发展的协奏曲。以新发展格局推动发展面貌之变:一天内,超过1万列铁路旅客列车在神州大地上穿梭,1200多亿元货物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进出口贸易,国内大循环更加畅通,“世界市场”磁力越来越强。

党中央运筹帷幄、沉着应变,在一个个关键节点,作出一次次关键抉择。2024年二季度、三季度,经济增速放缓,我国一度面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局面。当年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在关键时刻、重要节点,果断部署一揽子增量政策,使社会信心有效提振,经济明显回升,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面对世所罕见的疫情,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及时作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面对不断升级的外部打压遏制,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5年间,在重大历史关头、重大考验面前,党中央的判断力、决策力、行动力具有决定性作用,党始终是中国人民最可靠、最坚强的主心骨。

责任编辑:李贤博校对:叶其英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