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在我国政治生活领域,“组阁制”的消息时有所闻。如,江苏省睢宁县教育局于去年9月推行“校长组阁制”,给新聘任校长选拔学校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的权力,以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凝聚力,提高教学质量。又如,重庆市忠县...[详细] 时间:2011-09-30 03:23 查看:44次标签:许耀桐
今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重庆人纪念孙中山,最容易想到他首次提出三峡工程的宏伟设想,从而使重庆有了直辖市的机缘。但可能不少人已经遗忘,孙中山曾计划以重庆而非广州为革命根据地。这就必须谈到孙中山极为倚重的重庆人---曾任四川省长和广东省长并是“中...[详细] 时间:2011-09-30 03:23 查看:82次标签:崔之元
《中国共产党章程》在论述民主集中制的六条基本原则时指出,“党的各级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这即是民主集中制关于党的领导制度的规定。对于这样的领导制度,《党章》还具体地阐述道:“凡属重大问题都要按...[详细] 时间:2011-09-30 03:23 查看:52次标签:许耀桐
第一,重庆国资可以总结成两个概念,第一个概念就是通过公有财产,增加人民的财产性收入。重庆无论是国资补贴微型企业的创办、还是降低民营企业的所得税,都是通过国有资产增值后藏富于民,遵循的是国民共进的思路,在增加财产性收...[详细] 时间:2011-09-30 03:23 查看:39次标签:崔之元
干部或官员的“天花板”困局,主要是指干部或官员的提拔、晋升受到一定的限制。从哲学上说,人总是要受到客观世界、客观规律的制约和限制的,也要受到经济与社会发展、政治和行政管理的诸多限制和制约,不可能完全放任、随心所欲。但问题在于,有些...[详细] 时间:2011-09-30 03:23 查看:49次标签:许耀桐
上周四,国家开发银行董事长陈元当选中央电视台2010年年度经济人物。他获奖的原因是带领国开行创建“开发性金融”。所谓“开发性金融”,是相对于原来不计成本的“政策性金融”而言的,它既要...[详细] 时间:2011-09-30 03:23 查看:46次标签:崔之元
崔之元:赫希曼“私人利益和公共关怀的循环周期”的启示 ——和讯网年终访谈 问:层出不穷的假酒假药,甚至有毒的婴儿奶粉,是否说明中国人的价值观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详细] 时间:2011-09-30 03:23 查看:34次标签:崔之元
崔之元:非政党式竞争选举——中国政治改革新思路 中国像一部未完稿的巨大奇书,召唤着人们去“破译”、“解读”和&ldquo...[详细] 时间:2011-09-30 03:23 查看:44次标签:崔之元
如果说之前30年的改革使中国走向市场经济、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是通过激发社会个体的活力得以实现的话,那么中国未来30年发展所要完成的社会建设,则必须通过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与能量来实现 社会建设是世界各国在现代化进程中普遍面临的任务...[详细] 时间:2011-09-30 03:23 查看:188次标签:林尚立
任何政治发展都不可能是抽象的,相反,都是以现实的发展为基础,以解决现实问题,推动现实发展为使命。民主化是政治发展的核心目标,但是在具体的发展过程 中,政治发展并不是为民主化而民主化,而是依据现实的社会发展逻辑和可能,为民主化的发展积累和创造各种政治资源。...[详细] 时间:2011-09-30 03:23 查看:218次标签:林尚立
[摘要] 建构反腐败体系是政治体系得以健全和巩固的内在要求。反腐败体系建设与政治体系建设是相辅相成的,政治体系特性能够在反腐败体系上得到直接的反映。中国为建构反腐败体系而进行的努力,是中国政治建设的具体体现。中国政治体系的特点决定了中国的反腐败体系是以政...[详细] 时间:2011-09-30 03:23 查看:166次标签:林尚立
【内容提要】党内民主与一般的民主不同,既不能用一般的民主来套党内民主,也不能不加分析地将一个政党的党内民主套用到另一个政党。发展以党内派别为基础的党内民主,会从根本上搞垮现有的政党制度。党内民主是以组织团结为取向的民主与集中的有机统一。 正...[详细] 时间:2011-09-30 03:23 查看:122次标签:林尚立
一、 政党与组织化社会:非政府组织的空洞化 中国迈向现代国家的努力出现在十九世纪末。鸦片战争在使中国意识到自身落后的同时,也认识到现代国家的力量。为了引进西方制度,迈向现代国家,中国的最初努力是对传统的帝国体系进行自我变革和改造,出现了戊戌...[详细] 时间:2011-09-30 03:23 查看:175次标签:林尚立
[摘 要] 以民主化为取向的政治发展是现代化发展的内在要求,而其战略选择和实际成效直接影响现代化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中国政治发展经历了三十年。中国三十年成功的发展得益于中国政治长期有效作用于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创造政治的有效性是中国三十年政治发展的基...[详细] 时间:2011-09-30 03:23 查看:104次标签:林尚立
林尚立:革命与乡村:中国的逻辑 ——读《革命与乡村》丛书 研究中国问题,谁都绕不过乡村。正如当年马克思对恩格斯讲的“解开东方社会的钥匙是土地公有”那样,解开中...[详细] 时间:2011-09-30 03:23 查看:128次标签:林尚立
虽然在过去三十年发展中,我们在中国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大局中为政治发展寻找了合理的定位,并使其发展与整个社会发展保持良性的互动关系,但这并不等于我们已经解决了中国政治发展中的所有问题。从整体上讲,我们目前还是通过既有的制度、组织和价值资源的开发来保证政治有效...[详细] 时间:2011-09-30 03:23 查看:62次标签:林尚立
摘 要:现代民主的产生以国家与社会二元分化为前提,但其成长却有赖于两者之间的协调、平衡或合作,公共生活由此产生。所以,民主的成长,不仅需要制度建构,而且需要公共生活的建构。不同的民主形态形成不同的公共生活,可将其概括为三种:组织化的公共生活、私域性的公共...[详细] 时间:2011-09-30 03:23 查看:55次标签:林尚立
林尚立:政党、政党制度与现代国家———对中国政党制度的理论反思 中国的政党制度适宜于中国的国家建设和发展,中国政党制度实践的是有领导的党派联合执政、多元协商...[详细] 时间:2011-09-30 03:23 查看:144次标签:林尚立
摘要:中国政治发展的现实条件、承担的历史责任和基本政治理念,决定了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程序选择必须以协商为价值偏好。因此,借助统一战线提供的政治资源、社会资源和制度资源在中国发展协商政治,应该成为中国新世纪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与目...[详细] 时间:2011-09-30 03:23 查看:120次标签:林尚立
摘要:现代化不是城市消灭乡村的过程,而是城市发展与乡村再造的有机统一。乡村会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而缩小,但不会因此而消失。乡村依然存在,不过其结构会随着现代化而发生深刻变化,进行自我再造。如何有效实现乡村的再造与乡村建设,就成为现代化过程中国家建设面临的重要...[详细] 时间:2011-09-30 03:23 查看:54次标签:林尚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