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 物价总水平上涨是因为流通中钱的总量太多,超过了商品和服务供给的可能。如果仅仅大力打压高价,抑制通胀就难以期望好效果。 通胀是流通中的货币相对于生产供给增长过多。分出诸如输入型通胀、成本推动型通胀等类别,不但逻辑上讲不通,还可能分散治理通胀的...[详细] 时间:2011-09-30 03:11 查看:32次标签:周其仁

  •    正当本系列评论收尾之际,上周末发生了美国国债遭标普降低评级的事件。报道说美国财政部在上周五下午1点15分得到通知,然后财长等高官即与总统奥巴马作了讨论。次日,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席斯柏林(Gene Sperling...[详细] 时间:2011-09-30 03:11 查看:21次标签:周其仁

  • 正当本系列评论收尾之际,上周末发生了美国国债遭标普降低评级的事件。报道说美国财政部在上周五下午1点15分得到通知,然后财长等高官即与总统奥巴马作了讨论。次日,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席斯柏林(Gene Sperling)公开作出抨击性回应,抓住的把柄是标普的...[详细] 时间:2011-09-30 03:11 查看:36次标签:周其仁

  • 这组汇率与货币系列评论,一共写了50篇。本文是小结。原本没有计划写那么多,可是写着写着,有待探查的题目不断跑了出来。是的,本系列的重点不是评论,而是探查。主要是想弄清楚两件事情:其一,吵得沸沸扬扬的人民币汇率,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其二,汇率机制怎样成为中国...[详细] 时间:2011-09-30 03:11 查看:31次标签:周其仁

  •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化加速,农业劳动力和农村居民人数大量减少,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向城市聚积和集中,释放出经济要素流动和重组的巨大力量。由于经济资源大量转入附加价值更高的生产领域,也由于城市的兴起显著节约市场交易费用,城市化加速势必带动经济高速增长...[详细] 时间:2011-09-30 03:11 查看:53次标签:周其仁

  • 周其仁:货币的教训——美国次贷危机的思想影响   今天讲的题目是“货币的教训”,副标题是讨论一下从美国开始的次贷危机的思想影响。现在有很多讨论针对次...[详细] 时间:2011-09-30 03:11 查看:32次标签:周其仁

  • 2011年8月11日-14日,2011博鳌房地产论坛在海南博鳌开幕。以下为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先生12日上午的现场演讲实录: 这个题目是论坛给我出的,我自己PPT上已经改了几个字,房地产政策我没有什么发言权,我还是...[详细] 时间:2011-09-30 03:11 查看:15次标签:周其仁

  • 科斯不懂中文,也从来没有到过中国。他还像苏格兰的伟大学者休谟(David Hume)一样,天生具有“人贵述己而不自诩”的格调,既不容他人吹捧,更不会自吹自擂。正因为这样,“科斯的中国影响力”就成为一个在庆贺...[详细] 时间:2011-09-30 03:11 查看:27次标签:周其仁

  • 一只身形庞大的大象很难藏身树后,过去十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让世界瞩目。 进入2000年以来,中国GDP在世界上的排名逐年超越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今年更有望超越日本,跃居世界第二。 但中国还远没有自大自满的资格...[详细] 时间:2011-09-30 03:11 查看:55次标签:周其仁

  • 有这样一个预测,未来10年,如果中国每年有1000万个农民工转化成城市居民,将会产生100个10万人以上的城市;若按每个农民工的消费能力将提高3.5倍计算,中国内需市场将增长3.5倍,这将能支撑中国未来30年的发展。 事实上,这已不仅仅是预...[详细] 时间:2011-09-30 03:11 查看:19次标签:周其仁

  • 在过去的30年中,中国的经济发展成就非凡,只有用“奇迹”才能描述这一成就。30年中,2000多万人口摆脱了贫困。中国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就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了最大的贡献。 我想探讨的问题是:为什么中国自1979年改革以...[详细] 时间:2011-09-30 03:11 查看:76次标签:林毅夫

  •    世界经济刚刚经历了一场严重衰退,金融市场动荡不安,大量财富灰飞烟灭,工业生产与全球贸易出现下降。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测算,由于不断恶化的就业形势,估计全球的失业人口要比2007年增加3900万到6100万人。到200...[详细] 时间:2011-09-30 03:11 查看:43次标签:林毅夫

  • 世界经济刚刚经历了一场严重的衰退,表现为金融的动荡、大规模财富的蒸发、工业产值的下降以及全球贸易额的下跌。国际劳工组织提供的资料显示,2009年劳动力市场状况的持续恶化,据估计可能会引发全球失业工人人数比2007年增长3900万至6100万。截止到今年年...[详细] 时间:2011-09-30 03:11 查看:56次标签:林毅夫

  • 摘 要:为应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在分析当前经济形势时,必须要有短期与中长期结合的视角。原因是中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一体之中,中长期对经济体制改革制度创新的积极作用和促进市场供求的平衡。结合的具体方法,即重视新型的城镇化;坚...[详细] 时间:2011-09-30 03:11 查看:60次标签:林毅夫

  • 中国从1998年开始的那一轮通货紧缩背后的原因是生产能力的全面过剩,虽然在2003、2004年,中国经济表面上走出了通缩,但这只是源于少数几个部门的投资过热及其导致的相关行业物价上涨。除此之外的绝大多数部门依然没有摆脱生产能力过剩和价格下降的窘境。而当过...[详细] 时间:2011-09-30 03:11 查看:59次标签:林毅夫

  •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把农村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06年一号文件以此为主题,把农村工作推向了新的历史高度,建设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详细] 时间:2011-09-30 03:11 查看:69次标签:林毅夫

  • 一 我算是比较早的一个呼吁关注中国企业家这个群体的。那是1980年代早期。在1984年9月,我在《读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就是《时代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在那之前,中国学...[详细] 时间:2011-09-30 03:10 查看:44次标签:张维迎

  • 人类需要最新的知识,才能科学地理解我们自身生存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生存制度环境,甚至我们的生活习惯。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社会环境和生存环境的研究、分析,我们的研究过程和结论就必须面对两个困境。其一,跟商业经营模式不同,包括家庭在内的商业文明或者社会文明是...[详细] 时间:2011-09-30 03:10 查看:30次标签:张维迎

  • 近两年来,个人收入成为中国老百姓非常关注的问题,一方面物价在很快上涨,另一方面普通老百姓的收入却很少有增长。今年政府出台了一些措施,比如提高最低工资,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还有一些学者呼吁要学当年的日本,搞收入倍增计划,等等。从长远来讲,这些举措对老百姓...[详细] 时间:2011-09-30 03:10 查看:41次标签:张维迎

  • 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在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节目中谈到,市场经济是一个普惠大众的经济,普通老百姓从市场经济当中得到的好处最大,而不是达官贵人。市场经济使人与人之间变得更加平等。 以下为文字实录: 张维迎一直以来都是国内经济学家中...[详细] 时间:2011-09-30 03:10 查看:48次标签:张维迎

专家专栏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